杨清英三十年无悔的爱
29年前,18岁的兖州姑娘杨清英在部队医院实习期间,被安排护理在对越反击战中受伤的战士高子良,一段爱情由此萌发。四个月后,杨清英放弃了城市的安逸生活,只身跟随高子良来到200多公里外的老家——冠县崇文街道高三里村,照顾这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伤残军人,近三十年无怨无悔。杨清英对爱情的坚守感动了无数人。
从相识到相爱:无微不至的关怀“唤醒”绝望的心
时光追溯到1986年,年仅18岁的高子良在对越反击战中,左腿胯关节不幸被炮弹炸伤,整条左腿丧失了活动能力。然而,命运关上了一扇门,却为高子良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他叫高子良,左腿胯关节严重损伤。从今天开始,你要悉心护理他。”杨清英在兖州卫校毕业后,来到某部队医院实习,上班没几天,就接到了护理重伤员的任务。
“他当时又瘦又小,整个下半身都打着石膏,挺可怜的。”杨清英回忆初次见到高子良时的情景,一开始,高子良情绪一直很低落,不愿与人交流。
“我从小就崇拜军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杨清英那时一有空就走进他的病房,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对着他问这问那。理发、捶背、翻身、剪指甲、做按摩……不管分内分外,杨清英每件事都做得一丝不苟。一天,两天,三天……在杨清英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高子良逐渐敞开了心扉,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两颗年轻的心越来越近。
从相爱到相守:冲破重重荆棘“爱”让他们生死不离
在杨清英的悉心护理下,高子良的伤情逐渐好转,四个月后便可拄着双拐下床活动,医院告知他可以回家疗养了。“当时,我下定决心,要照顾他一辈子。”杨清英说。
杨清英父母都是兖州市工人,哥哥、姐姐也都在兖州工作,家庭条件较为优越。“抛家舍业,去200多公里外的陌生村庄,嫁给一个残疾人。如何向家里开口?”杨清英硬着头皮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会受一辈子苦的!”杨清英的决定立即遭到家人的反对,母亲整日以泪洗面,亲戚和同学轮番劝阻。但杨清英对这份爱很执着。“只要你去,今后就别再回娘家。”母亲不理解女儿的想法,狠心对杨清英说。杨清英辞掉了在兖州的工作,瞒着家人,执意跟随高子良来到了冠县的老家。
“三间旧瓦房、三间土坯房,一个小院。高子良兄妹五人和父母就生活在这里。”这是杨清英对高子良家的第一印象。“结婚时,家里给我们腾出了一间新房,房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就连被褥都是用的婆婆的。”杨清英说,“条件虽然艰苦点,但能和子良在一起,就很幸福了。只不过我的决定彻底伤了父母的心,三年没让我进娘家门。”杨清英眼圈开始湿润。
“她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媳妇!”婆婆说,她是高家的大恩人,也是天下少见的好心人。她的好,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从相守到相依:二十九年不离不弃演绎人间挚爱
二十九年来,不离不弃,相守相依。为了经营这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小家庭,杨清英每天忙里忙外。
为了让丈夫的肌肉保持正常的机能,不萎缩,她坚持每天给高子良做肢体康复性按摩,直到现在还在坚持。在杨清英精心的照顾下,高子良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婚后第二年,儿子的诞生,更让这个特殊的家庭充满了希望和欢声笑语。
那时,两亩责任田是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城里长大的杨清英从未干过农活。“锄草的时候,别人都用锄头,我不会用,就用小铲慢慢挖。一两个小时的农活,我得干一天。”杨清英回忆说,来到农村,生活环境完全改变了,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很多人见到杨清英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这样做后悔吗?“孩子还小的时候,日子过得确实苦,累了、委屈了,我就跑到地里自己哭一场。但是,嫁给子良,我从不后悔。”杨清英说。这些年,除了地里的农活,杨清英在工厂打过工,在商店卖过百货,还干过推销员。
妻子的劳苦,高子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只要身体允许,他就帮妻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如今,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已结婚生子。前几年,家里在杨清英娘家的资助下,还盖起了两层楼房,全家生活幸福美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杨清英用每天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朴实无华地诠释着“妻子”两个字的深刻内涵。不论病痛还是苦难,不离不弃,一直相伴相守,没有风花雪月,却是人间挚爱。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王迪郭伟
新闻推荐
“以往,被当做废物丢弃或焚烧的灵芝菌棒,经过技术处理,就可以‘变身\’为有机菌肥。”11月1日,在冠县店子镇王当铺村再生资源合作社的料场,负责人王之民指着一堆冒着热气的菌棒废料堆告诉笔...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