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看变迁
78岁的老党员曲曰沛挑了“昔”字,看到照片上呈现出煤油灯的画面,印象里的暗暗的灯光与当今电力能源的便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下美好的生活让这位老人笑逐颜开。 □邹辉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邹辉
猜谜有新意,照片话往昔。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高唐县人和街道办事处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百姓故事会,社区居民根据小红灯笼上张贴的汉字所对应的老照片,回忆家庭生活的变化,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为中国共产党即将到来的百岁生日,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故事会一开场,人和街道党工委委员石海燕手捧一束银芽柳率先登场。只见柳叶上面挂满红彤彤的小灯笼,非常喜庆,瞬间便将社区居民的目光吸引过来。“我先介绍一下规则,每个小灯笼对应一个信封,大家根据信封内的照片内容,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生活感悟。”石海燕话音刚落,参加活动的居民立马兴奋起来,纷纷跃跃欲试。
“很有趣,我先来。”64岁的老党员王兰英第一个举手参与,并挑了一个“往”字灯笼,找到对应的信封,抽出三张照片。“哎呀!这不是上世纪80年代初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啊。”3张不起眼的老照片一下将王兰英的思绪拉回到40年前,她结婚时家里比较穷,当时父母借钱买了一台脚踏式缝纫机当嫁妆,至今依然还放在家里,时不时还能派上用场。
“没错,照片上的缝纫机和我家里的款式一模一样,用了快40年,都有感情了。”王兰英手握照片看了又看,一股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这东西陪伴了我40年,也见证了我40年家庭幸福生活的变迁。它看着我从小姑娘变成了老奶奶,从住土坯房到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用煤油灯到改用现在的清洁能源,40年的变化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俺来选个‘峥’字。”1945年出生的曲曰泽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对应的信封。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拿出了照片:山东粮票。“这可太有讲头了。”曲曰泽老人的手激动得有些颤抖:“上世纪70年代买东西要到供销社,凭票购买,老百姓生活必需的粮油面糖之类的更是按人头定量。”说完,他双手拿着印有“山东省粮票伍市斤”字样的照片端详起来,眼角泛起了泪花。
“看到这些东西,让俺想起了老娘。”曲曰泽回忆,当时,每次去供销社买米面,都是他帮着母亲扛回来,那时候感到特别骄傲。因为孩子多,谁表现好,谁才能有陪着母亲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机会,谁去了就会得到一块糖。“在那个年代,一块糖就能让人高兴好一阵子。孩子们,你们想,那个时候物质有多匮乏。”讲着讲着,曲曰泽老人突然站起来,一边向大家展示老照片,一边激动地说:“与以前相比,今天的生活犹如掉到了蜜罐里,真是太幸福了。”
“关于这些老照片的故事和回忆可多啦!”来自高唐新联会的新阶层人士俞善禄,随手挑了个“习”字灯笼。他麻利地找到相应的信封并打开,展现在眼前的是三张关于水的照片:铁皮暖瓶、辘轳井和水桶扁担。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俞善禄自幼在农村长大,他小时候就是用这些工具把全家一天的饮用水准备好。“那个年代没有自来水,吃水非常不方便,只能到村头的水井里去挑。”俞善禄回忆说,当时,父母干农活都很忙,挑水的活都让孩子们去干。从井里打水,然后用扁担挑到家里的大水缸里,这是一件很累的苦差事,手上磨出水泡是常有的事。
“现在好了,高唐农村全部通了自来水,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的水,农村的孩子们再也不用干这些挑水的累活,而是抽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俞善禄颇有感触地说,几十年来,农村居民吃水方式的变化,看似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时代的大发展。
顶针、煤油灯、二八式大梁自行车……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不仅勾起了人们满满的儿时回忆,更折射出普通百姓在祖国的呵护下,幸福生活的变迁。
新闻推荐
高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唐县政府采购中心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高自然资规告字〔2021〕3号)经高唐县人民政府批...
高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