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写在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召开之际

聊城日报 2019-06-26 14:46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茂明 赵宏磊 曹天伟

天地转,光阴迫。

盛夏时节,广袤的水城大地生机勃发,气象万千。一股蒸蒸日上的发展图景扑面而来:一次次招商活动马不停蹄,一项项改革措施雷霆万钧,一个个大项目加快落地……聚焦聚力“双招双引”,这些关键词诠释着聊城市委、市政府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坚实足迹。

关键时期,应有关键之举。推动高质量“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聊城怎么办?聊城怎么干?聊城要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不掉队、走在前列,希望在“双招双引”,出路也在“双招双引”。此次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的举办,是聊城市今年“双招双引”工作的重头戏,是宣传聊城、展示聊城、推介聊城的宝贵契机,也是提升“双招双引”成效的有利平台。

这次盛会,聚集着聊城籍和关注聊城发展的各界人士的灼热目光。通过这次大会,不仅大力宣传和展示聊城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产业优势、政策环境及巨大潜力,而且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聊城、走进聊城、投资聊城,签约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落户聊城,不断扩大聊城的城市影响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新时代的聊城,包容并蓄、海纳百川,将为有志于来聊城创业的各界人士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与苏浙粤地区相比,我们之所以在高质量发展上相对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改革的力度小了,开放的步子慢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劲头弱了。

2019年5月,水城大地掀起了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风暴”。恰逢其时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如一场甘霖洒下,凝聚起了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不打开思想,发展无以为继;不拓宽思路,攻坚无以为继。

如果把经济工作比作一场战役,“双招双引”就是最为重要的“第一战场”。抓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双招双引”,将为聊城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思想的革新,熔铸于敢想、敢干、敢担当的行动。识变、思变、求变的聊城,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开启了一段解放思想之旅,为实践廓清迷雾、为发展凝聚共识——各级经贸代表团的一次次出访,各县市区、部门、企业的一次次推介,把诚挚的邀约发往五湖四海,整个城市都成为“双招双引”的主战场,演绎着一个个争创一流的聊城故事,走出了“双招双引”的聊城路径。

顺势而为,聊城在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突出做好顶层设计:在全省较早制定印发了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对照省“十强产业”的要求,明确了九大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集群。这九大产业集群,为全市的“双招双引”指明了方向!

“双招双引”,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聊城市充分发挥“双招双引”工作领导机制作用,各工作专班全心全力、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合力。坚持实行领导帮包重点项目制度,做到“1个项目、1名帮包领导、1个工作专班”、全程跟踪服务,保证项目能够招得来、落得下。

水城大地上,如椽巨笔擘画的“双招双引”蓝图正在缓缓铺开!二

上下同欲者胜。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一个全方位敞开向内向外开放之门的聊城,在走出去、请进来中诠释着“双招双引”的要义与未来。

6月的北京,繁花似锦,姹紫嫣红。6月4日,2019山东聊城(北京)“双招双引”重点项目推进恳谈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北京京奥港集团、中机寰宇认证检验有限公司等企业、科研院所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出席恳谈会。

计划投资3.5亿元的先进高温金属结构材料精深加工及精密配件项目现场签约;

计划投资10亿元的东方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现场签约;

与北京京奥港集团签约了投资100亿元的古漯河乡村振兴片区项目;

与北京启迪万博幸福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了投资20亿元的清华启迪孵化器项目;

……

这次恳谈会现场签约6个合同项目、2个协议项目,签约额达到205.9亿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双招双引”大竞赛、大比武的竞技场上,全市各级各部门都各展其能,使出“百般武艺”,力求取得优异名次。2019年,市主要领导带队分别开展了小团组招商、专业专题招商等多种形式的“双招双引”活动。为促进重点区域“双招双引”工作进展,聊城市分别于3月份、4月份和6月上旬,在珠三角、日韩、京津冀承办了三次境内外集中招商推介活动。

面对新的形势,聊城市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在保持传统有效招商方式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有力推动了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等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集中精力推进“双招双引”,做到时时刻刻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今年1—5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27亿元,其中符合省“双招双引”考核范围的省“十强”产业内资项目到位资金28.14亿元。

希杰集团核苷酸扩产后全球产能最高、贵澳集团山东首园在度假区“安家”、无车承运智慧化物流园项目模式新见效快……一大批亮眼的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地投产,这是聊城市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全市持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显著成就。当一批批投资商纷至沓来,当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聊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日益坚定。

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聊城发展未来可期!三

洼地效应的原动力,在于良好的发展环境。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一流的服务环境,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相比同等重要。从1月9日正式签约,到4月21日正式开工,聊城·贵澳江北水城农旅小镇项目落户度假区,速度令人赞叹,结果却在意料之中。99天时间,项目投资方贵州贵澳实业见证了度假区的“无缝隙服务”:有专人专职负责完善规划、落实用地指标;有专用“绿色通道“帮办代办企业注册登记;“点对点”为企业办理立项、环评、消防、勘测等前期手续;项目指挥部选址、用电、用水、办公用品都有专人负责……“度假区的‘保姆式’服务,为项目落地节省了大量时间。”项目副总经理高伟动情地说。

一个利于投资兴业的环境,必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聊城市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帮包,着力解决项目用地、融资需求、技术攻关、手续办理等问题;严格部门跟踪落实责任,对重大项目实行手续代办制,项目推进中问题卡在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要牵头负责协调解决;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对投资者遇到的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由市委、市政府督促解决;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用真情实感引商、用优质服务留商,带来的是连锁反应、洼地效应。“从过来考察到项目落地开工,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谈起当地的营商环境,高唐汇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立建深有感触。郑立建的企业原在河北邢台,经朋友介绍后,他到高唐县尹集镇考察。镇里安排经委负责人全程陪同郑立建考察选点,为企业代办立项、环评、国土、税务、电力、燃气等事项,目前企业的8条全自动生产线已投入使用。

四百多年的运河文化,给聊城留下了重商崇商的基因和重信守诺的特质。新时期,聊城市以“一次办好”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尽心竭力为投资者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特别是去年以来,做到“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化流程审批,实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容缺预审;在企业注册、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三大领域实行“3545”管理,即3个工作日内取得营业执照、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45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许可。 (下转A4版)(上接A1版)对符合土地规划、入驻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正在推行“标准地”改革、实行区域评估、推动联审联办等创新举措,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手续,确保项目从立项、取得使用土地批准文件到获取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实现“拿地即开工”。

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彰显聊城开放新境界,正推动聊城向着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效率最快捷的政策洼地迈进。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基础保障。

招才引智不仅能够带来科技创新,而且与招商引资密切关联,往往引进一个高层团队,就能带来新技术、新项目,甚至能带来一个新产业。作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杜孟成可谓是阳谷华泰化工招揽的“最强大脑”。他带领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课题组,开展多项行业急需的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在杜孟成主持下,华泰化工历时5年成功攻克了不溶性硫磺连续法生产技术难题,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用连续法生产不溶性硫磺的企业。

面对人才紧缺的现实“短板”,聊城市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理念,通过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实施海外引才等形式,大力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开放的聊城大地,正吸引越来越多像杜孟成这样的行业领军人才纷至沓来。

引来了“千里马”,如何留得住?这考验着“伯乐”的智慧,更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毅力和勇气。既有真心实意,又有“真金白银”,构建起聊城拴心留人的强磁场。聊城市出台文件,对高端人才提供项目扶持、融资支持、生活补贴、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让来聊高层次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全心创业。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通外国专家就医“绿色通道”的通知》,规定凡在聊工作的外国专家,凭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即可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服务,24小时提供双语服务热线,享受全程专人陪同就医、就诊结束一次性结算等优质便捷的服务。

法国籍教师朱利安来聊城大学工作后,不仅对在聊城的工作生活非常满意,娶了本地媳妇,而且以自己的经历说服感召,引来身为著名人工智能专家的父亲到聊城大学任教,一时传为佳话。引进像朱利安这样的“金凤凰”,正是聊城营造人才环境“生态园”的强力注脚。

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只有从根本上营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好环境,人才才会慕名而来。在新一轮人才政策制定过程中,聊城市均把引进外国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出台了《聊城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制约,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引进利用外国人才智力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设立了1亿元的人才创新发展基金,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各类人才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平台。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今日的聊城,生机盎然,商机无限,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客商、高层次人才的目光。这块投资宝地、生活佳地、创业福地,正以她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宽广的胸怀,迎接四海宾朋、八方来客!

新闻推荐

20个“高新特优”项目集中落地,最快的一个亿元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5个月 高唐:产业平台建设“841”工程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步履稳健△高唐“一次办好”便企惠民△奥克特集团自动化生产线△奈伦乳业实现智...

高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