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文化铸魂 —
姜店镇激发文化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邹辉本报通讯员朱燕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文
化“软实力”是发展的“硬支撑”。高
唐县姜店镇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让乡愁更绵长、乡村更美丽。
文化凝聚内生动力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 ”11月28日,在姜店镇南镇街文化广场上,一曲豫剧《朝阳沟》选段,拉开了文艺汇演的序幕。台下,从附近赶来观看演出的村民挤满了整个广场,遇到节目精彩处,掌声夹杂着喝彩声此起彼伏。“平时这广场上,不断有唱戏跳舞的,俺没事就过来看,心里可高兴了。”正在广场上看演出的李秀兰老人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不仅是“口袋鼓”,更要“脑袋富”,精神劲头足,振兴才能更有力量。姜店镇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文章中厚植文化力量,以文化人,涵养新风,焕发乡村新气象。该镇经常性组织广场舞比赛、文艺汇演、戏曲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看演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成立民间各类文艺团体,鼓励发动更多群众参与,由观众到“演员”、由看节目到演节目的角色转变,让群众参与进来,极大调动起群众的兴趣。
政府牵线搭桥,群众联手唱戏。为培养更多文化村和文艺人才,姜店镇鼓励各村文艺队伍自编自演节目,搭建舞台组织演出,演身边人、身边事,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同时,该镇还在重大节点举办大型文艺汇演,节目全部由群众自编自演,说姜店,唱姜店,弘扬了正能量,引领了社会新风尚。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姜店乡村的文化“活”了起来,如一股涓涓细流浸润着百姓的美好生活,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力量。
文化引领文明新风
“和待乡邻,宽厚谦恭”“谨言慎行,洁身自好”……在姜店镇家训馆内,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慈孝、忠诚、仁惠等优良家风,让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深受感染。小小家风馆,彰显正能量。目前,姜店镇已经形成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社会共识,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姜店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强力打造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广覆盖和全域传播,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集中利用文化站资源优势,进行整合提升,打造了集思想理论课堂、书画创作、民间艺术展览、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文明实践平台,为群众创设了一个精神家园。
依托乡村旅游优势,姜店镇集中建设了“一路+四馆”的文明实践所。重点开辟了以道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思路,以“孝”“诚““仁”等字为核心,着力打造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新窗口,引导群众投身道德实践活动,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同时,还分别建设了家风家训、姜店记忆、红色主题、民间艺术等四个展馆,集中打造一个更加直观、易于接受、教育效果明显的平台。
姜店镇党委书记刘泰东介绍,他们通过实践教育平台,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了姜店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特色文化,传承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姜店精神,进一步唤起了群众心底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化提升产业活力
“3副剪纸画、2个雕刻葫芦、10箱传统坠面……”11月29日,郭绪风从电商平台上,接到一份来自河南洛阳的购买订单,他迅速照单发货,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邮寄到客户手中。郭绪风销售的清一色全是姜店特色民俗文化产品,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络绎不绝,不仅宣传了家乡的文化,更拉伸了链条,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活力,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业的新路子。
特色剪纸、坠面制作技艺等都是高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姜店镇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做法。该镇借助西郭村向阳花开民俗旅游,把坠面加工引进园区,建设坠面小院,通过传统手艺人的现场加工制作,让一道道生产工艺呈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现场感受古老的工艺文明。在剪纸的保护和传承上,该镇开设了剪纸课堂,常年免费开课,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剪纸人才。通过集中创作、开设展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只有将民俗文创产品做成文创产业,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姜店镇利用旅游商铺直销、“互联网+”等渠道,线上线下同时销售,让文化产品变成了文化商品,形成了特色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力。
新闻推荐
□冯静静张思凯“你家鱼塘的供电线路细,增氧泵功率大,运转速度低,增氧效果不好,影响锦鲤生长,我们现在就帮你把电...
高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