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尚生唠嗑
□本报记者 邹 辉本报通讯员 梁启强
“三哥,你消息灵通,今年蜂窝煤啥价钱?”“哎呦!俺还真不知道。”11月6日清晨,高唐县杨屯镇高庄社区居民莫尚生,在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晨练时,被朋友程国庆拦住。一句简单的“问价”,却把见多识广的莫尚生给问住了。
“往年,这些东西的价格你可都是了如指掌啊!”程国庆调侃地说。“兄弟,这还真不能赖俺,自从住上楼,就没再烧蜂窝煤,谁还关注它呀!”莫尚生摊开双手,笑着回答道。
谈笑中,莫尚生把个人的信息“闭塞”归咎为“住楼”。
莫尚生原是杨屯镇三里村村民,从小就居住在村内农家小院的大瓦房里,每年冬天来临,取暖都是头等大事。为了能买到便宜的蜂窝煤,一般都是全家动员,四处打听价格。从那时起,莫尚生便对蜂窝煤的市场价格波动异常敏感,哪家卖得便宜,哪得卖得贵,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自从拆掉旧房,2017年搬入高庄社区上楼居住后,蜂窝煤便离开了他的视野。
“住上楼房,家里都安装了壁挂炉,管道通到家门口,直接烧天然气取暖,干净又便宜。”莫尚生每每向外人提起上楼后的生活新变化,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
“三哥,搬迁时,你可是投得反对票啊!”程国庆扒出了莫尚生的“老底子”。“这都是哪辈子的事情了,不能再提了。”莫尚生拍着胸脯,自信地说,“俺现在可是社区里的积极分子,谁要再说上楼不好,俺会第一个找他辩论。”
三年前,三里村整体拆迁,腾出的土地一次性复耕,居民全部异地迁入附近的新型农村社区——高庄社区上楼居住。当时,莫尚生对上楼后的生活存在疑虑,“没了院子,农具往哪放?”“没了粮囤,麦子、玉米堆何处?”
搬迁之初,莫尚生的疑虑非常具有代表性。为此,杨屯镇专门在高庄社区成立了农机种植合作社,依据自愿原则,对村民土地实行统一托管,规模化种植,彻底将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消除了上楼后的疑虑。
“现在咱们根本就不用挨地边,坐在家里就能拿收益。”程国庆指着不远处的居民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不仅如此,出行变得也更方便了。”莫尚生举例说,搬迁前,村里都是土路,每次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出门非常不方便。现在楼下就是水泥路,居民出行“风雨无阻”。
“尚生,你说得很到位,这就是‘村民’和‘居民’的区别。”外出吃早餐的李保才,看到他们,饶有兴致地凑过来。李保才是高庄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对村民上楼后的生活变化全都看在眼里。“别的不用说,就咱们眼前的这处文化广场,在方圆几十里绝对是标准最高的。”李保才放大声量,吸引来五六位居民“旁听”。
“那可不是,要没这处广场,俺还真不知道该干点啥。”听到李保才的“总结”,站在一旁的莫尚生直点头。
为了帮助离开土地后的居民“找事”干,杨屯镇专门在高庄社区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并采购了锣鼓家什。闲暇之余,居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歌颂上楼后的幸福新生活。
“好了,改天再唠,俺还得再跑两圈。”不知不觉,太阳升高,莫尚生不情愿地终止了对话。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赵宏磊“艺术,一定要扎根于群众,要接地气!”10月19日,风景如画的李奇茂美术馆内,“一脉同根八音迭奏”——海峡两岸...
高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