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聊城更有人文之美” 访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画家李燕

聊城日报 2018-11-07 10:56 大字

□本报记者 路子强

李燕作品《六六顺大有余》

在高唐县10月份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书画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围绕“苦禅故里”开展的,具体活动包括大型人文传记片《百年苦禅》开机仪式、李苦禅真迹作品展暨诞辰120周年研讨会、李燕新作汇报展、苦禅门下绘画交流展等,数量之多占到了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一。作为李苦禅先生的后人,年逾六旬的李燕先生来到高唐,记者借此机会对他进行了采访。

个人命运总是和国家命运捆绑在一起的。李燕认为,《百年苦禅》的拍摄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李苦禅的名字所标志的不只是他个人,他的一生与近代中国的命运休戚与共。翻开艰难沉重的中国近代史,从贫穷、落后、动荡到改革开放,直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父子两代都经历了,影片着重介绍了这段时代背景,这对青年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李苦禅的一生中有几个辉煌点。比方说抗战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参加八路军的地下情报工作,非常艰苦,还没有经费,生活来源完全靠自己画画卖画,有时候画卖不出去就要挨饿。杀头的危险也如利剑高悬,时刻存在。有一次,组织上给了李苦禅一个任务,要买西药给白求恩医院使用,因为白求恩发现好多伤员伤并不重,但是因伤口溃烂而死,他需要西药挽救这些战士的生命。当时的环境下,日本人对西药控制特别严。“我父亲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国难家仇他怎么能忘记?”为了提高绘画水平,李苦禅到处写生,这时,他就借机了解敌人的运输情况,通过分析不同的卡车往哪里走,分析出日本人的物资仓库在什么地方。

李燕介绍说,在战争年代,李苦禅做了大量工作,可是他生前很少讲,这些都是从朋友、战友、同事那透露出来的。所以说,苦禅老人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作为出生在高唐县的一位农民子弟,能够称得上国家级的这么一位大师、巨匠,李苦禅跟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关的。“开机仪式在家乡举办,又是父亲诞辰120周年,有特殊意义。“您认为聊城的文化氛围怎么样?”记者请李燕谈谈他对家乡的认识。

李燕说,聊城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但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在南方,海派文化、江浙文化宣传的力度很大,聊城的历史同样优秀,需要大力宣传。聊城处在黄河和运河交界处,长时间以来,辉煌的运河文化主宰了聊城的人文环境,后来运河影响力逐渐衰微,但运河文化产生的影响至今还在。李燕的一个老朋友曾告诉他,他们在人文学科方面所招的学生中,聊城籍的尤其多,这跟聊城历史上产生了傅斯年、季羡林、李苦禅、孙大石等一大批名人不无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影响一方人。聊城的文化名人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高,原因就在于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末全国有四大私人藏书楼,北方只有聊城的海源阁,但现在海源阁的影响力甚微,这说明聊城的很多历史文化有待好好挖掘。我们强调文化自信,自信的根据是什么?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媒体有宣传优势,要挥起倡议挖掘历史文化的大旗,引领大家把文化历史都整理出来,使聊城不光有山水之美,更有人文之美。”

新闻推荐

张存领:花甲之年掘金黑枸杞

□本报记者路子强本报通讯员张迪在高唐县梁村镇前杨村,有一块10亩地的黑枸杞种植基地,虽然目前已经收割完,但地的主人张存领...

高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