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施策促增收 高唐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

聊城日报 2018-11-05 11:50 大字

□本报记者 邹 辉 本报通讯员 张 波

梁村镇大杨村巧种无花果,让30亩闲置宅基变身生态果园,收益个人与村集体按比例分成,创建了远近闻名的村集体增收“大杨模式”;三十里铺镇通过清产核资,对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全镇追回1050亩被侵占集体土地,新增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

长期以来,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是高唐整个经济“大盘子”中发展相对薄弱的部分,村集体收入入不敷出,导致村“两委”为民办事有心无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高唐围绕“有集体收入”这一目标,因村施策、分类指导,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招引致富项目等措施,聚集体之智,举集体之力,持续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激发了村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鼓起了村级“钱袋子”,让村庄发展不需再“等米下锅”。

党支部挑大梁

增收之路“宽”起来

由昔日的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是汇鑫街道陈庄村发生的美丽嬗变。

陈庄村拥有680余亩桑葚树,虽历经百年,但依然枝繁叶茂,所结果实畅销市场。针对这份集体资产,陈庄村最初以收取租金方式分包给村民经营管理。因缺少统一监管,不但租金收取困难,而且不少珍贵的桑葚树还被损坏,给集体利益造成严重损失。“要想实现村集体增收,党支部决不能‘置身事外’。”陈庄村党支部书记贾占岭介绍说,他们先后召开10多次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桑葚树的去留。最终决定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通过统一流转、集中管理,深挖680余亩桑葚树背后的市场价值,进行桑葚果的深加工,让村集体收入由最初不足万元的尴尬现状,一举增长到70余万元。

村级领导班子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唐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最基本的种植模式、最广泛的参与群体、最基础的生产要素入手,变决策指挥为创业带动、变事务管理为服务引导,实现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生产生活的高度融合,有力推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整合闲置资源

集体资产“活”起来

老旧宅基、废弃坑塘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被闲置资源,如何让它们“活”起来,高唐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尹集镇老王寨村为了让村中高达140余亩的闲置坑塘、宅基不再沉寂,想出了一个双赢妙招。他们从济阳购进了经济价值极高的皂角树,种植在整理后的废弃坑塘和老旧宅基上,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这些皂角树结出的果实不仅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用于洗涤染化用品,还可用作中药材。若管理到位,每棵皂角树可收益160元左右,一亩可种植100余棵。”村民李凤林兴奋地介绍,坑塘上种植的皂角树收益归集体,闲置宅基上的集体与个人六四分成。

像老王寨村一样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实现集体增收的案例在高唐并不鲜见。高唐充分发挥各村庄资源优势,通过整合闲置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由村集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开发经营,真正让集体资产“活”了起来。

与此同时,高唐以清产核资为契机,对全县各村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造册登记,鼓励村集体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等各类集体房产进行整合,以参股经营、租赁承包等方式,对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引导集体资产合理利用,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和收益率。

注入新鲜血液

致富项目“动”起来

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增收,仅仅锻造内生力显然不够,更需要借助外力,引入资金和人才,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姜店镇西郭村是省定贫困村,从2016年开始,西郭村依托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山东向阳花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深入挖掘鲁西民俗文化资源,全面打造“鲁西民俗文化第一村”。同时,西郭村还将上级财政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以代贫困户持股的形式入股向阳花开,实现了保值增值。

目前,高唐积极招商引资,创新村企互融共建模式,引导资金和人才“下乡”,把企业的资金优势、市场运营优势与村级组织的管理优势、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有效实现了农村、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为此,高唐通过建立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鼓励村民入股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并分享发展成果。

新闻推荐

孝老爱亲的鞠吉花

□本报记者路子强本报通讯员杨东“鞠吉花是俺村里的榜样,出了名的好媳妇好妯娌,提起她大家伙都竖大拇指。”村党支部书记郝...

高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