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阁何时再起舞

聊城日报 2018-08-22 10:42 大字

□本报记者 路子强 本报通讯员 董 曌

7月的高唐县杨屯镇夹滩村,每当夕阳西下,炎热褪去,就充满着欢快的气息。新建成的文化广场四周花草树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好不热闹,打篮球的、健身锻炼的,各得其乐;唱流行歌曲的、跳广场舞的,各展所长。

广场上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72岁的村文艺骨干赵玉芹站在一旁却若有所思。“咱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一定还能更丰富!”为此,赵玉芹给自己立了一项新“课题”——把村里失传已久的扛阁重新拾起来,让这种人见人爱的艺术形式在夹滩村传承下去。

扛阁,一组有两人,即一名小孩子立于一名大人之上。小孩子站立的姿势有三种,一是站在大人头顶上,二是站在肩膀上,三是大人的手擎住小孩子的脚,脚悬空。无论哪种站立,都是用一只脚,另一只脚向后翘起,做金鸡独立状。小孩子一般5岁左右,体重大概30斤,大人也需身强体壮。这种表演对体力消耗较大,一般30分钟就得歇息一次。扛阁一般四组、八组甚至更多,若是四组,则扮演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场景,若是八组,则表演八仙过海场景,或者二者结合。

赵玉芹说,扛阁不单独表演,和踩高跷、牛斗虎表演一起进行,并有锣鼓助阵。牛斗虎在前,踩高跷殿后,扛阁在中间。牛斗虎也是该村的“绝技”。扮演牛需要两人,扮演虎需要一人,都带上行头,进行打斗,类似表演舞狮子。踩高跷队伍最为庞大,一二十人。整个队伍一般不下30人,边表演边前行,围观群众无不喝彩。

扛阁是夹滩村的“特产”,别的村子没有,根据代代老人的记忆推算,出现时间不少于300年。然而,扛阁在1958年后就在夹滩村消失了,像飞鸟飞过天空一样没有痕迹,至今老年人为之遗憾,年轻人为之好奇。

赵玉芹时常会想起曾经的场景,他小时候还站在大人肩膀参与过表演。他经常看着表演队曾经走过的道路发呆,耳边还仿佛响起曾经的锣鼓之声。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重视传统文化,他感觉机会来了——自己这么热爱扛阁,必须把这个濒临失传的非遗传承下去!

挨家挨户宣传,挨家挨户募捐。赵玉芹拿着来之不易的2000多元钱,连同自己的1000多元,开始置办起行头。高跷队好组,牛斗虎好练,但在寻找小孩子演员时犯了难——这个年代小孩子都娇贵,站在大人肩上有危险,家长都不同意。另外,配合扛阁的敲鼓技术也与一般的敲鼓不同,很有技术含量,这个技术也面临失传。

夹滩村虽然至今还没有恢复扛阁,但赵玉芹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在1958年之前,扛阁很受群众欢迎,到县里去表演,县城人都挽留好几天,不让回。扛阁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群众对扛阁的喜爱不会因时代不同而改变。赵玉芹坚信,扛阁会再次出现在村里,出现在城里,出现在群众的掌声和欢呼声里。

新闻推荐

进门一张椅坐下一杯水部门一个窗服务一对一 梁村镇: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本报讯高唐县梁村镇围绕“一次办好”改革,通过走访、设立意见薄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成为“发言人”与“当家人”,参与...

高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