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红养白狐
□本报记者 邹 辉
本报通讯员 张 波 董瞾
在农村搞养殖,通常想到的都是鸡、鸭、鹅等家禽,养殖技术成熟,风险较低。家住高唐县杨屯镇后杨村的张桂红,搞养殖却不走寻常路,她选择了别人都不敢“沾”的白狐。
“一张白狐皮市场售价高达1000元,利润丰厚,这可是咱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今年45岁的张桂红性格豪爽,拥有农村妇女特有的质朴和温厚,她始终坚信,搞养殖必须有“特色”,若随大溜,则很容易走进养殖的“死胡同”。
2008年,张桂红所在的后杨村兴起养殖热,不少村民通过养殖肉鸭走上致富路。看在眼里的张桂红和家人商议后,也决定动手搞养殖,但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却和丈夫发生严重分歧。“别人都把养殖的路蹚好了,咱们跟着走就是了。”丈夫希望养殖风险较低的肉鸭,“不安分”的张桂红却不想循规蹈矩。与丈夫“冷战”期间,张桂红偶然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一则养殖狐狸致富的新闻,她随即拍板养狐狸。
当时,在杨屯镇,养殖狐狸是一个空白,张桂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任何养殖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为了确保养殖“首战告捷”,张桂红并未盲目铺摊子,而是背上行囊独自一人外出取经。1年后,学有所成的张桂红直接带着10只白狐狸仔回到村中,正式开始了狐狸养殖路。
养殖之初,由于没有合适的养殖基地,张桂红只能将狐狸仔放在家中试养。虽然生活因养殖而受到不少影响,但第二年狐狸“打皮”后,张桂红拿到了1万多元的收入,这让全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试养成功,让张桂红有了建设基地,也有了扩大规模的底气。两年后,张桂红的白狐养殖规模便扩大到了200多只,年收入突破2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明星,前来取经的村民络绎不绝。
如今,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张桂红的带领下,后杨村白狐养殖队伍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了当地重要的致富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时风集团创优环境,广聚英才,通过在机械工程领域颇有建树的北京理工大学胡耀光博士的加盟,企业智能农机装备无人驾驶操...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