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白花背后的孝行
□本报记者 邹 辉
本报通讯员 金延莉 王吉震
一朵白花,一条黑袖章,共1.2元,这是如今高唐鱼丘湖街道寨北村白事上子女着装的“标配”。
昔日攀比成风的寨北村,“办白事”成为家庭的严重负担,在当地广为诟病。从2013年起,为搬掉乡村文明建设路上的这块“绊脚石”,彻底刹住丧葬活动中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之风 ,寨北村党支部通过成立村红白理事会,畅树“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全面推进殡葬改革,村中勤俭节约、不兴攀比的好风气逐渐形成,“节俭办事”成为子女的另一种孝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身为寨北村党支部书记的林洪德,既是村庄殡改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厚养薄葬,并不是淡化孝行。”林洪德始终认为,大操大办丧葬,本意是表达孝心,体现对逝者的尊重。然而,晚辈是不是孝顺,只有老人在世时可感受到。老人生前得不到孝敬,死后再为其大操大办丧葬也于事无补。“说白了,这些子女只是‘放马后炮\’,掩人耳目而已。”
7天内,不分昼夜,子女必
须披麻戴孝“全副武装”;大摆酒席,荤素搭配10盘,好烟、好酒一样不能少;几千元的寿材越高档越好……2013年之前,依照老传统,寨北村举办殡葬仪式不仅时间跨度长,而且内容相当繁琐,全程“走”下来,花费至少也在2万元以上,让不少家庭吃不消。在当时攀比风盛行的大环境下,即便个别家庭有怨言,因为怕别人说闲话,谁也不敢减流程、破规矩。面对在村内日益盛行的大操大办陋习,林洪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间。以厚养薄葬为目标的殡葬改革,遂被他提到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日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殡葬改革早已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但是如何改,却大有学问。”林洪德心里虽然有些着急,但面对流传千年的殡葬习俗,他感觉改革切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一步到位,而应按照“小步快跑”的节奏,循序渐进,给村民留出足够的思想转变空间,让他们逐步接受“厚养薄葬才是更理智的孝行”新理念。
林洪德重新成立了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先进党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将殡葬仪式由“民办”上升为“村办”,开展村民互助服务,并制定了减天数、降标准、除孝衣的殡改“三部曲”。据了解,红白理事会首先将殡葬仪式时间跨度由传统的7天改为3天,“砍”下了白事改革的第一刀。为了彻底刹住吃喝风,降低接待标准,红白理事会又出台宴席“一碗端”、禁烟酒的办事新规,制定了花费标准硬杠杠。今年,寨北村又进行了殡改收尾工作,将寿材改为小“匣子”,孝布用白花替代。
“每一次改白事规矩,林书记都是从自己
的亲属改起。”寨北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林
俊德介绍,前不久,林书记的堂兄去
世,他便登门做工作,严禁购买孝布,
揭开了白事“去白”的序幕,“仅此
一项就节约支出近2000元”。从
2013年寨北村启动殡改以来,新
风新俗渐次出现,村民办事费
用逐年降低。林俊德向记者算
了一笔账:通过殡改“三部曲”
的逐一落实,目前,村民办白
事已由5年前花费两三万
元,缩减到如今不足2000
元。
厚养薄葬,重点在厚
养。寨北村在推进殡改的同
时,大力倡导孝老爱亲的中
华传统美德,让村里年轻子
女充分认识到,尊重和赡养
老人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今,厚养老人、善待老人早
已成为寨北村民的自觉行动,
村中每一位老人均在厚养中安
度晚年。
高唐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
人表示,寨北村通过推行厚养薄
葬,既让村里老年人有幸安享晚
年,又让已故老人入土为安,还
给子女减轻了经济负担,更让亲
情和孝行得到安放,可谓一举多
得。
花费缩减,孝心不“减”。寨
北村的厚养薄葬,已经让孝心、
孝行扎根于每一位村民心中。
新闻推荐
□记者孙亚飞通讯员杜银时赵永斌报道本报高唐讯去年年初,低速货车全面退出市场、轻型商用车全面...
高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