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一座难求
□本报记者 路子强
本报通讯员 朱 燕“夏季大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是控温,要把上下通风口全部打开,让棚外的冷空气进来,加速热空气的排出……”6月20日是高唐县姜店镇农民夜校固定上课日,县农业技术专家杜立芝正在给100多名棚农讲解夏季大棚蔬菜生产管理技术,这次培训王楼村大棚种植户王吉环又来了。这是姜店镇农民夜校培训课堂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这个开在勇峰蔬菜合作社的农民夜校开课18次,培训1000余人次,受到群众好评。
办这个农民夜校的初衷是啥?“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要紧紧抓住农民这个关键要素,把他们培养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我镇创新推出农民夜校这个载体,让农民当起学生,学习新知识,改变旧传统,激发内生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姜店镇镇长杨丽丽说。
怎样解决师资问题?姜店镇把农民培训作为民生大事来抓,把组织好教学、开展常态化办学、按需讲学等列入重点工作安排,并与该镇党员教育一并列入党委重要议程。由镇牵线搭桥,与县委组织部、职业院校、农业局、司法局等部门搞好衔接,解决了师资问题。被聘为老师的除了该县杜立芝科技团队的成员,还有高校教授,以及一些镇上的技术员和种植能手,还有一些熟悉市场的合作社负责人。
都在什么时间上课?该镇将每月10日、20日、30日列为农民夜校固定学习日,时间选在村民晚饭后的8点左右进行。另外,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农时、农事活动对上课时间进行动态调整。
为调动群众的学习兴趣,农民夜校更加注重增强教学课程的直观性和实用性。根据群众需要定制学习内容,制定课程表,一月一公布,让农民了解授课内容,各取所需。在教学方式上,变被动式听课为互动式培训,把农民夜校与各类果蔬种植合作社对接起来,让农民一边在课堂学知识,一边在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基地实践,增强学习针对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农民夜校效果非常好,往往“一座难求”。“俺一没技术,二没经验,一直纠结着要不要种大棚。后来,在农民夜校连着听了一段时间的课,听专家、技术员讲,越听信心越足,再加上还能直接到实践基地现场学习,便下定决心种大棚。现在俺加入了勇峰蔬菜合作社,种了两个大棚的彩椒,目前卖了两茬了,已经收入10万余元。平时俺一有空就去那里学,老师都夸俺是爱学习的‘好学生\’。”作为学员之一的王吉环对农民夜校赞不绝口,“能装100多人的夜校经常一座难求,有时候还要坐小板凳。”
新闻推荐
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的程程恢复良好即将出院记者郭尧摄6月20日是程程(化名)10岁的生日,这也是他“重生”后的第一个...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