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村支书”:把村民的事当自家的事
在高唐县数百个行政村里,人和街道办事处华王村女村支书葛宝荣是大家争相学习的对象,被称为“透着热乎气儿”的“侠女村支书”。她上管集体经济,下管鸡毛蒜皮,成了全体村民的“大家长”。冬闲时节,记者来到了华王村——葛宝荣工作与生活的地方。
村民大事小情都找她
“大家长”当之无愧
“咱是女支书,人家谁服咱的气啊?”2010年4月上任之初,葛宝荣就在心里犯愁。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女村支书,很快获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同。记者发现,葛宝荣获赞的密码是“把村民的事情当自家的事来办”。
2017年初冬时节,村里一位在工厂上班的村民在上班路上发生了车祸,肇事车辆逃逸。得知消息后,葛宝荣第一时间托人为这位村民联系了济南的医院,同时,发动全体村民为其捐款。令人惋惜的是,当葛宝荣刚刚筹够凝聚着爱心的5万元善款时,这位村民却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死亡。这位村民是一位年仅36岁的年轻妈妈,家里两个孩子嗷嗷待哺。
肇事车辆找不到,一家人面临巨额医药费,葛宝荣从心里想帮助这家人。在调查中,葛宝荣了解到这位村民上班的工厂没有给职工买工伤保险,不符合相关规定。于是,她跟受害者家人以及找来的律师一起,多次去这家工厂。最终,听到全村人都为受害者捐款了,这家工厂答应给出补偿。2017年12月上旬,这个不幸的家庭领到了数额公正的凝聚着爱心的补偿款。
村里有个小两口打架打得很凶,媳妇一气之下跑到了武城县的娘家,声称“一定要离婚”,小伙子无奈之下找到了葛宝荣。葛宝荣就跟着小伙子三下武城,到小伙子岳父门上挨骂、讲和,最终把女方劝了回来。如今,小两口和好如初。
在村民朱桂岭看来,葛宝荣的人气都是攒出来的。他说:“我们这个女书记啊,大事小事都给管。一下雨,人家都往家里跑,她却往外跑,看看低保户家的房子漏了没有,看看村里的庄稼淹了没有。”
“咱是村里的书记,不能看着有难处的农户过不下去;人家找咱劝和,无论多远,咱不能不去。”葛宝荣说。如今,“24小时不关机,随叫随到”是44岁的葛宝荣留给全体村民的印象。村民们私下都称她为“侠女村支书”。
把全村农机编入“正规军”
机手赚大钱,村民得实惠
担任村支书以来,葛宝荣发现,村里有大机械的农户越来越多。大家在农忙时节往往相互争抢生意,甚至恶性竞争。“这么发展下去肯定伤感情。”葛宝荣说。
葛宝荣到街道咨询了分管农业的领导,还查询了中央政策,决定带领大家成立一家农机合作社。就这样,拥有小麦专用联合收割机、玉米专用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16台大型农机具的高唐县鱼跃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12个农机大户的心也凝聚在了一起。
“以前,我们干活从来不出县,自从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的作业半径北至内蒙古,南至安徽,西至河南了,各户的收入比单干时高出30%左右,联合维修也为大家省了不少钱。”合作社社员陈进感慨。不光如此,本村474名村民也是极大受益者。合作社规定:无论在外边挣多少钱,都要优先收割本村庄稼,收费也要低于市场价,当市场价60元/亩时,合作社只对本村村民收40元/亩。值得一提的是,在外务工的村民不用回村,给合作社打个电话就全办了。
曾经家家户户收棉花
如今各家各户有项目
20世纪80年代的华王村,家家户户收棉花,然后卖到高唐、夏津、临清的棉纺厂。据该村上了年纪的村民朱桂岭回忆,那时候,德州的棉纺厂都在华王村设立收储点,一户一天能挣200来块钱;而那时候地方机关干部的月工资也就300元左右。
现在,棉花市场不景气了,葛宝荣逐渐引导村民向玉米转变。如今,全村20个大户做起了玉米收储生意,有的户甚至存到了50万斤,华王村也因此成了当地有名的“玉米收储专业村”。对于其他村民,搞特色种养也好,到县城找工作也好,葛宝荣引导大家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村庄的历史就是发展的动力。在葛宝荣看来,村民们强大的经商基因就是村庄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华王村老一辈人的奋斗故事以及曾经的繁荣场面,葛宝荣打算将其全部放入村里的“乡村记忆馆”,让孩童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的华王村,40余户已经上了楼,其余的也会在3年内全部上楼。“怎么利用200亩复垦地发展集体经济”是葛宝荣日夜思索的事情,她相信,这些土地一定能重新焕发光彩。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张健 王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路子强本报通讯员朱燕3月20日,高唐县姜店镇人大联合司法所、团委、妇联等部门,走进姜店大集宣传新修订的宪法,向群众发放相关资料,讲解宪法知识,并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高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