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庄村有了新产业

聊城日报 2021-09-22 09:14 大字

■本报记者 林金彦

初秋时节访卢庄,“华夏神菊”正飘香。500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华夏神菊”傲然挺立,黄色的花朵迎风绽放。黄河北岸的这个小村庄,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

9月14日,当“聊报融媒黄河行”采访团来到东阿县铜城街道卢庄村时,村委会主任任广生正带着30多名工人收割“华夏神菊”。四五名工人手拿收割器,将一棵棵2米多高的“华夏神菊”割倒,其余工人则将已经割好的作物摞成堆,等待装车。

“我们已经收了5天,大概还要再收半个月。”任广生介绍,“华夏神菊”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和部分村民共同种植,合作社和济南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公司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整株回收。一亩“华夏神菊”一年能收三茬,年产量约10吨。据了解,“华夏神菊”又名香槟草、松香草,整株烘干、打碎后,可以提取植物SOD和总黄酮等成分,提取生物制品后的草渣则是优质的禽畜饲料原料。

为什么要种“华夏神菊”?“不仅因为它产量高、效益好,还因为特殊的土壤、环境等因素。”任广生表示。卢庄村位于铜城街道最南端,全村500多人,800多亩耕地。由于毗邻黄河,土壤沙化,这里的土地漏水又漏肥,农作物产量低。青壮年劳力大都在外打工,土地撂荒比较严重。如何让有限的土地给村民带来更大的效益?2018年9月,卢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万合园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500亩土地集中经营。

在产业项目的选择上,卢庄村进行了不少尝试。他们先后种过地瓜、花生、生姜等,但经济效益都不如人意。去年10月,经过考察市场,他们开始尝试种植“华夏神菊”。“这种作物只要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10年以上,而且没有病虫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平时勤除草,10天左右浇一次水即可。”任广生说。

“华夏神菊”项目不仅鼓了村集体“腰包”,也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种植基地为村民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68岁的村民任文端每年在种植基地打工100天左右,一天70元,再加上自己的3亩土地流转的收入,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

卢庄村曾是省定贫困村,这几年,村里不仅脱贫摘帽,还实现了华丽转身。原本贫瘠的沙土地变成了经济田,尘土飞扬的通村道路变成平整通达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种上了花草树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019年,卢庄村通过实施“平清种增改”行动,共为村集体新增土地50亩。村“两委”经过研究,在这些新增土地上种植了国槐等绿化苗木。2020年,卢庄村经过积极向上争取,从县农业部门获得3000尾鱼苗,用来发展渔业养殖。

今年春天,卢庄新村党委成立,朱集、王庙子、郭庄等周边7个村开始抱团发展,努力探索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新闻推荐

求变精进,贴地行走,东阿县鱼山镇联合校 努力创建农村优质教育样板

东阿县鱼山镇联合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培武东阿县鱼山镇联合校地处农村偏远地区,和大多数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一样,家长教育...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