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立德筑梦想 鱼山镇中心小学特色办学之路走笔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英东通讯员门霞陶书静
课改是什么?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师生灵魂的觉醒,也是课堂活力的体现。
课改如何改?东阿县鱼山镇联合校校长刘培武认为,一定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变“满堂灌”“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活一点、实效增强一点。
近年来,在该联校的指导下,鱼山镇中心小学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逐步探索出了契合学校实际的“36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理念先行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刘培武看来,想要进行课改,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新的理念,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视野、深远的谋划和全新的境界。”5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培武如是说。
鱼山镇中心小学的“36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是“三法、六步、两提升”教学方法。其中,“三法”是指自主、互助、实践的学习方法;“六步”是指课堂教学中“示、导、学、互、点、思”六个环节;“两提升”是指课堂评价和课后辅导。
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落地是关键。为此,鱼山镇中心小学搭建了互动“课改平台”,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提升。
“我们班级内,4至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们踊跃发言,相互提出问题,参与性、互动性很强。”鱼山镇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贾焕春告诉记者,这样既便于组内相互帮扶,又有利于小组间竞争。
对老师们来说,课改也是一种挑战,“育人”更“育己”。为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课改教学大赛。学校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共同观摩,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同科老师热烈地开展点评课,毫无保留地为其他授课老师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贾焕春说。
该校还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对于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流,帮助并督促教师改正。
构建体系,“五育”并举
课改路上,只有坚持“五育”并举,才能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鱼山镇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依托综合实践选修课,提升学生的艺体素养,构建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教学体系。
“鱼山镇中心小学的‘五育’并举教学体系,突出德育实效、智育水平、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教育等五大方面,既强化了课改主阵地作用,也促进了艺体活动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刘培武说。
学校把每周的音体美课和社团活动课作为拓展素质教育空间的有效平台,同时,充分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节假日等,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书法绘画比赛”“励志演讲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系列活动融入课改之中。
“我非常喜欢我们的学校,这里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吹葫芦丝、打鼓、唱歌、跳舞、表演课本剧等等。”面对记者,鱼山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陈鲁豫高兴地说。
经过和同学们的一番交流,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通过课改,鱼山镇中心小学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育人目标。
营造环境,以文化人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明确的校园文化定位。刘培武说,鱼山镇中心小学在课改大潮中,结合实际,力争“既有浓厚的课改文化底蕴,又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各项工作开展,营造出“快乐学生,幸福教师,和谐校园”的育人氛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人之初,性本善”……学校走廊的每一块墙壁上,都工整地书写着经典名言警句。“学生时刻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刘培武说,除了名言警句外,鱼山镇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墙上还有东阿名人曹植的诗词、传说故事,以及东阿本地名胜古迹的简介。
课改是一片广袤的天空,是一条期待探索的路。“行走在课改之路上,希望在,生机就在,未来就在!”对鱼山镇中心小学的课改之路,刘培武满怀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英东)为推动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全面落地、顺利实施...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