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盏河灯映黄河
村民在燃放河灯祈福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
2月26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天刚擦黑,位于东阿县刘集镇位山村的黄河浮桥边,已围满了不少前来看热闹的群众。“嘿,小武,咱这里要撒河灯哩,一会我跟你视频看看。”人群中,来自牛屯村的村民李庆刚兴致冲冲地同儿子发着语音。
“他从小就在外面上学,没见过撒河灯。这撒河灯对于我们这些四五十岁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仪式了。”李庆刚告诉记者,位山是黄河渡口,周围的村民大多以摆渡为生,早些年时,由于黄河水泥沙较多,堤堰低水势大,水上运输不断发生事故,沉船、翻船,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便有了撒河灯、祭河神的习俗。
而如今,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也逐步消除,但位山人撒河灯的习俗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勤劳诚实的位山村民并没有忘记他们要在这条大河上求生存、求发展,而撒河灯的习俗由敬河神变成了一种平安吉祥的喜庆活动。
扎河灯是撒河灯的前奏。“这扎河灯看起来简单,但想要扎得牢固,在水里漂得稳,需要很多技巧,以往从正月十三开始,村里的村民便开始准备材料扎河灯。”位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林告诉记者。
扎河灯所需要的材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高粱秸秆、竹签、浆糊,以及蜡烛、铁钉,将高粱秸秆截断、刮皮,然后用两根秸秆摆成十字形,用铁钉或者铁丝固定,在十字形的四边插入竹签,再糊上彩纸,一只河灯就制作完成了。“河灯在扎制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河灯的防风和浮力等问题,比如两根秸秆不能一样长,通常需要一根长一根短,比如其中一根40厘米的话,另外一根就要在45厘米,这样才能保持稳定。”张家林说,这种制作方法是从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如今,他们也会使用一些新材料制作河灯,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
现在,在村民的不懈努力下,位山河灯的扎制工艺也逐步完善,虽然主要材料仍以高粱秸秆为主,但品种造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致美观。其作品如鱼跃龙门灯、六业兴旺灯等,构思巧妙、形状各异,灯纸的颜色也由过去的单色发展到现在有草绿、茄紫、杏黄等多种颜色。
晚上7点,撒河灯仪式正式开始,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做好的河灯点燃,各式各样的河灯被放入水中,顺着缓缓流淌的黄河,承载着村民的愿望和祝福,在烟花的伴随下漂向远方。站在浮桥上望去,河水与河灯渐渐地融为一体,好似一条闪闪烁烁的星河。
新闻推荐
□孙亚飞杨成涛刘杰李辰希报道本报东阿讯流转土地300亩,先后投资3000万元,由东阿县新城街道刘坑村党支部与绿禾智慧农...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