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真知 育真德 牛角店镇中心小学学校文化解读

聊城日报 2020-12-29 10:19 大字

□通讯员张华张明超苗海霞

春夏绿树成荫,秋冬情趣盎然,走进东阿县牛角店镇中心小学,宛若走进花园一般。近年来,学校注重校园内涵发展,从学校布局、管理模式、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无不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活泼生态。

学校建筑呈“351”模式布局,即三区、五园、一广场。“三区”指教育区、运动区、生活区。“五园”涵盖了启智园、汇爱园、润美园、滴翠园以及民俗园。“一广场”——校门入口广场名为“求真广场”,与校训一脉相承,引导师生步入校园即要学真知、养真德。

团结一致 争创名校

在该校,学校管理采取351模式,扎实有效。即三支队伍,五大重点工作,一个理念。

三支队伍指学校的领导班子队伍,班主任队伍,教师队伍。该校注重打造一支廉洁奉公团结协作正身率下的领导班子队伍。学校在班主任素养上狠下功夫,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领导信任、家长放心的中坚力量,并逐渐形成了一支热爱学生、奉献乡村、业务精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大重点工作即党建引领、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安全第一、健康向上。一个教育理念即生态教育理念。“我校提出的‘生态教育’是注重习惯养成的教育,是德育、智育并重的教育,是绿色和谐、注重美育的教育,是注重因材施教、适性发展的教育。”该校校长李国清说。

开全课程 开足课时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该校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上下功夫,实施三级五类一拓展的生态课程。

三级课程指的是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对于国家课程除了开足开全课时,学校适度拓展,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五类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的基础上,把课程综合为学科整合课程、研究性课程、互动式课程、活动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一拓展是学校社团建设。牛角店联校以“生态教育”为核心,依据“全面发展、个性飞扬的阳光学子”的培养目标,积极为社团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高效课堂 有的放矢

“要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要立足学生发展,狠抓常规管理,我校以此推行‘351’高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学’五步’‘一反思’。”李国清介绍。

“三学”指课堂三学:学生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导学。该校要求课堂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教师导学要恰到好处。

“五步”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新授课的五个环节:“展”“学”“议”“讲”“测”;复习课的五个环节:“梳”例”“练”“评”“变”;讲评课的五个环节:“纠”“助”讲”“思”“练”。

在此基础上,该校要求每节课都要有教师、学生的反思、归纳、总结,形成技能。

奖惩有度 公正阳光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监督和鞭策,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积极推进“351”生态评价体系,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351生态评价体系即三方五内容一目标。

三方指社会、家长、学生三方。该校通过社会调查问卷,家长进校园,学生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对学校的评价。五内容指对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领导的评价,学校的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该校对优秀的学生授予生态教育小使者的称号;对优秀的老师授予生态教育名师称号;对优秀的班主任授予生态教育优秀班主任称号;对优秀班集体授予生态教育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不仅如此,对中层干部的评价、对优秀的校区授予生态教育名校的称号,都是考核的一部分,只为了实现最终目标,就是在生态教育核心理念的引导下,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办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李国清说。

新闻推荐

大棚葡萄“串起”好日子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通讯员靳长保12月10日一早,寒意正浓,在东阿县陈集镇于集新村,村民于勇军骑着电动自行车行驶在宽...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