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污:整治小作坊也要用“牛刀”
□本报记者 刘靖
逼仄的空间,昏暗的灯光,刺耳的噪音,呛人的粉尘,几名连口罩都没戴的工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加工电热锅,身旁一摞摞抛光后锃光瓦亮的电热锅半成品,与他们因沾满粉尘、油烟而乌黑的脸和胳膊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日前记者跟随周村环保分局工作人员开展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在二十里铺工业园一家电热锅小作坊内看到的一幕。
在当天的专项行动中,周村环保分局全员出动,由局领导带队,分组对我区环境监测点位周边的机场路东首餐饮经营场所、二十里铺工业园、黄营创业园等地展开拉网式集中检查,而这已经是该局连续两周开展此类专项检查了。对于主要以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为主的该区域而言,这样的阵仗是不是“杀鸡”用上了“牛刀”?“我们通过这种方式震慑,形成治理大气污染的高压态势和长效机制,真正缓解乃至杜绝这个区域的粉尘、油烟、异味等问题。”带队检查的周村环保分局局长姚长福向记者道出了原委。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环保人员面对的却常常是经营者们的不理解甚至强烈抵触。在二十里铺工业园的一家电热锅小作坊,经营者见环保人员来检查,先是寻找各种借口掩盖排污事实,最后干脆将大门一关,头也不回地朝村里走去。环保人员只能紧紧跟在一旁,反复向其宣讲污染的危害和环保政策,最终又将其“劝”了回来。“这还算是通情达理的,有些不冷静的经营者甚至要和我们动手,但我们始终保持了理性克制的态度,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专项整治的有序开展。”一位环保人员对记者说。
在黄营创业园的另一家电热锅小作坊,污染情况更为严重。加工车间里不仅存在金属抛光粉尘污染,还有喷塑上色粉尘污染,生产设备上虽然安装了除尘装置,但并不符合相关规范,而且因清理不及时落了厚厚一层粉尘,工人们的防护措施也不完善。环保人员穿过车间后门来到室外,看到大量油烟顺着管道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据了解,前期环保人员已经明确要求该作坊停产整顿,但经营者却存在侥幸心理,仍然偷偷揽活开工。经现场检查后,环保人员对其进行了调查询问并签订了询问笔录,明确了整改要求和时限,勒令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整改到位。
最后,记者跟随环保人员来到了机场路东首的一家饭店,在前期摸底调查时,这家饭店的经营者已承诺安装油烟治理设施。记者与环保人员来到饭店后厨,看到一台大型排风扇正在运行,一根管道将排风扇与厨房房顶上的油烟治理设施连在一起,烹饪产生的大量油烟经处理后才排放到空气中。“以前我们的油烟都是直接排放的,不光有污染,废油糊在烟囱上还容易引起火灾。”该饭店经营者对记者说,“这台油烟分离器才花了1200来块钱,就能减少很多污染和安全隐患,这样一算账还是很值得的。”
新闻推荐
...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