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末梢”里的检察效应,“神经末梢”里的检察效应
本报通讯员 马泽友 王玉晶
“每当看到 ‘流动检察室\’的车辆开过来,我都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和安全感。”近日,老城镇田庄村村民李成栋对笔者说。在群众的心目中,检察官奔忙于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宣传法治、解疑答惑、接受举报,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 “法治风景线”。
“基层和谐稳定,检察室功不可没”
“过去群众对基层政务不透明有意见,派驻检察室对乡镇重大财政支出、村级土地确权等工作进行监督,化解了干群矛盾,强化了政务公开力度,群众很高兴,镇党委政府也很满意。”老城镇党委书记于春峰说。
今年年初,县院派驻老城检察室干警进村入户走访,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竟是诸如邻里纠纷、家畜放养等小事。虽然这些都不属于管辖范围,但干警们却没有置之不理。他们经过调查梳理,发现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县农村因 “小事”引发的刑事案件就多达23起。针对这一情况,检察室干警深入分析案发原因、找出症结,并提出预防建议和综治措施,受到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派驻检察室积极走访镇党委、政府等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找准检察室与党委政府工作结合点,针对农村普通刑事犯罪、 “城中村”改造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问题,撰写调查报告7篇;检察室主任列席镇街党委政府重要会议36次,为镇街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当好法律参谋和助手。
“现在我们很乐意与检察室打交道”
“说实话,过去怕接检察室的电话,主要是怕检察室 ‘找事\’。现在跟检察室打交道,对企业发展有利,能解决实际问题。”武豪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和说。
今年6月,老城检察室在为辖区企业进行 “法律体检”时,发现武豪橡塑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存在商业泄密风险,及时向该公司发出风险提示预警,并帮助指导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检察室通过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措施,当好企业的法律参谋,主动为辖区企业送法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先后为13家企业提出合理建议21条,处理劳务纠纷、合同纠纷3起,受到了企业的赞誉。
派驻检察室为企业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的办理、处理,全部启动快捕、快诉、快办程序;服务企业“实”字当头,努力打造发展软环境。检察室每位工作人员分别联系2家重点企业,每周深入企业不少于1次,在每个工业园区设置2个 “企业联系服务点”,及时收集汇总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觉得检察院就在家门口”
“检察室设在咱家门口,上门提供法律服务,方便又快捷啊!”老城镇田庄村的检察联络员李成栋深有感触地说。他经常陪同检察室干警进村入户,协助参与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村民自治等,村里有啥挠头的大事小情他也可以随时通过 “一键通”向检察室求助。
该院检察室围绕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聘请192名检察联络员,设立 “流动检察室”,不间断地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全面了解农民群众的期望与需求,开展涉及新农村建设项目职务犯罪预防13次,处理社区村居群众纠纷26件,进行集市宣传39次,发放法律明白纸4000余张,参与治安环境集中整治13次。 为群众提供各种法律咨询156件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120件次。帮助乡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村务公开,保证了村民在村务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新闻推荐
许立平调度重点项目建设时要求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