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播撒文明仁爱的种子,播撒文明仁爱的种子

德州日报 2015-07-20 16:21 大字

高高的个头,说话慢条斯理,德城区天衢街道新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连才身上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2004年,王连才从德城区党校副校长岗位上回到他从小生活的王家院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11年过去了,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了文明社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我要让它生根发芽”

走进新四合社区,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干净、文明、和谐。

以前的王家院村可不是这样。王连才清楚地记得,2004年5月2日,他上任第一天召开干群座谈会,有的村民光着膀子、穿着拖鞋,会开了没几分钟已经有一半村民离场。

“这还是我深爱的父老乡亲吗? ”王连才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冲天的工作干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向善的种子,要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就要创造适宜它生长的大环境。 ”

王连才说到做到,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领干部清扫街上的垃圾。有些村民说风凉话:“看你们能装多久? ”一天、两天、三天……半个月之后,许多村民看不下去了,主动参与到劳动中。王连才当了11年村支书,除非外出开会等特殊情况,每天都准时出现在街头打扫卫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王连才深信这一点。

“一个人如果连尊老爱幼都做不到,就干不出什么正事。 ”王连才提出治村抓“两头”,从“孝德”入手,一点一滴做好老人、孩子的工作,从根本上扭转村里的坏风气。他建了两个“学校”,一个是道德夜校,每周六晚把村民组织起来,学习经典文化,还让做了好事的村民登台发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个是 “四点半学校”,每天下午孩子放学后,有专门的老师带领他们诵读古诗名言,从传统文化中接受熏陶。

“当干部要有一颗公心,任何时候都不能与群众争利,凡事都要讲民主重民意”

新四合社区居民的富裕也是出了名的,居民不仅有一份打工的收入,还有固定的财产性收入,过节发福利,老人按月领生活补贴,孩子考上大学给学费。这些是如何做到的?王连才说:“只要干群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王家院村位于德城区天衢工业园,王连才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07年开发了欣王嘉苑小区,为集体增加收入200余万元。2008年,以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融投资600万元,建立了4000平方米的股份制创业园,开发沿街商贸楼4000余平方米。2009年,王家院村和肖官屯、侯庄、罗家院3个村合并形成新四合社区,投资30万元,建起了欣王嘉苑商贸市场。

王连才介绍,村里做出发展决策,每次都会深入走访群众,反复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最后通过全体村民大会举手表决。所以,王连才走的每一步都十分稳健,得到了群众的信赖。目前,新四合社区集体年收入过百万元,村民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

“凡事做于细,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心永远要和群众在一起”

87岁的社区居民王文俊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拉着记者的手,连连说“想不到,真想不到”。

说起治村之道,王连才说,一个字,爱。曾当过教师的王连才一直把自己当成学生,他在给社区干部开会时常说:“既然挑起了这副担子,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尽最大努力为百姓多干事、干好事。”

记者采访时看到,王连才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资料。他介绍,目前正在着手编写王家院村村志,记录老村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方言土语、历史沿革、家谱字辈的追根溯源等。

不仅编纂村志,在王连才提议下,老村拆迁时,村民老院里的枣树、葡萄树等都被保留下来。新社区绿化时,每幢楼前绿化带内都种上了从老院移植过来的树木。

王连才心里装的都是百姓,眼前,他又研究起“互联网+”,计划建立电子商务大厦。“怎么叫为老百姓办事,就在如何保障好一个老人的养老、解决好一个儿童的上学、帮助好一个青年的就业之中。”□本报记者 韩超 本报通讯员 杨玉娟

新闻推荐

全力打造科学发展高地核心区 ——访牡丹区委书记、菏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传谨

...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