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小康”
每天早上5点不到,博山区池上镇韩庄村农民戴本花就来到村头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采花。“一天采十几斤花就能挣60到70元,多的能挣到100元。”仅此一项,这里的农民年可增收8000余元。
强村富民,强的是农村,富的是农民,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博山区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抓手,不断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在全区范围实施了以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村民收入、增强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和为民服务能力为目标的“双增双强”工程,引导各村探索强村富民之路。
“一村一策”为发展明方向
有机金银花种植是博山区发展的有机农业项目之一。池上镇、博山镇、石马镇、源泉镇等山区镇,虽然交通不便、耕地零星分散,但是水土品质好、满足高标准有机农产品的栽种条件。政府鼓励当地农民转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已建设形成了金银花、桔梗、猕猴桃、韭菜、草莓、黑五类等特色种植基地和富硒项目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
为帮助各村找准方向,博山区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引导各村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分析找准本村最大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确定发展路子。通过几年的发展,探索出了发展有机农业增收,走自主种植、流转土地、有偿服务、品牌经济的路子;兴办工业项目增收,走盘活闲置资产、兴办工业园区、服务企业发展的路子;发展旅游业增收,走经营旅游资源、发展周边产业、兴办旅游项目的路子;实施旧村改造增收,走房地产开发、土地房屋租赁、公共服务的路子;利用山林资源增收,走植树造林、开发山林、特色养殖的路子;集体资产运作增收,走股份合作、异地发展、抱团发展、灵活经营债权的路子等6种模式20条路子,形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特色发展模式。
配强带头人为发展增动力
村“两委”班子成员、优秀党员都是村里的“主心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了,村里的发展就有了“领头雁”。
选好“带头人”。采取下派、回请、跨村任职、选派大学生回村任职等形式选人用人。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用“有政治头脑,有经济意识,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为标准来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将年富力强、有政治头脑、经济意识,懂经营、善管理、有干劲的先进分子充实到班子中来。
提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先后组织部分镇村干部外出学习“取经”,总结推广区内乐疃村、上瓦泉村、朱南村等脱贫致富经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典型,增强他们的发展信心。综合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探索实施菜单式教学,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把握机遇、维护稳定、科学决策、科学发展,驾驭全局的能力素质。先后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8600余人次,逐步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至2名科技带头人,每个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实现科技富农。
强化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监督,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公开承诺、述职述廉和跟踪考核制度,对“创业无能、守业无成”的,果断调整,不让事业迁就人;认真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职责要求,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抓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发展。
注重“输血”为发展提速度
对于部分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虽然明确了发展路径,但现实基础差,历史负担重、发展起步慢,短期内无法实现“造血”功能的,“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项目上给予照顾、资金上予以扶持,扶上马、送一程,推动经济发展顺利开局。
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扶贫开发资金,用于池上镇等省市重点贫困镇的产业、民生等项目建设,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直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等,确保区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1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
建立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区镇领导定点联系薄弱镇、薄弱村,区直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优势规模企业与薄弱村结对联系,协调解决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形式,让每个薄弱村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同时,把驻村指导员重点派驻到经济薄弱村驻村指导,形成“领导+部门+企业+指导员”的帮扶机制。在省市重点贫困镇、村积极推行“1+1、1+N”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今年以来,除政策补助资金外,各结对帮扶主体共帮助经济薄弱村协调解决实际问题150余个,落实帮扶资金(物资)800余万元,为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建立政策倾斜机制。针对经济薄弱村的实际,区委研究出台政策,对经济薄弱村发展特色农业、家庭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等,实行优先立项并提高财政补助力度,小额贴息贷款适当向农村自主创业人员倾斜。同时,按照“注重绩效、激发活力、适度增长”的原则,建立健全了经济薄弱村运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工作内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薄弱村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及土地开发项目、林道改造、旧宅基地复垦、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120多个,为各村尽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尹立成赵锦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境轩)8月7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安民与有关专家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西部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张安民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建议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具体情况介绍...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