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高新区———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

莱芜日报 2011-11-15 22:19 大字

特约记者 陈蕾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努力建设“文明新区”、“幸福新区”、“和谐新区”。

强基础 促增收

该区以城市规划区为界,双轮驱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夯实民生基础。在城市规划区内,着力抓好村级工业园这个载体。根据全区总体规划,为每个村(居)预留出本村可利用土地面积的10%,利用土地补偿金建设标准厂房、商贸楼等,租赁给入驻高新区的中小项目,防止出现土地补偿金“分净吃光”、集体和群众缺乏持续收入来源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把土地补偿金变为不动产,依靠不动产收益安民富民”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区在程故事、李陈庄、冯家林等6个村(居)建成创业园区7个、标准厂房30多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2家,吸纳城乡劳动力2600多人,每年可实现租金收入1700多万元。记者了解到,在高新区鹏泉街道程故事社区,目前已建成鹏程、鑫程2处工业园,建成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去年社区仅租金收入就达600多万元。在城市规划区外,大力做好特色农业这篇文章。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业。高新区的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郭家沟村就是一个打造特色农业的典范。该村拥有耕地面积8000多亩,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3200亩,建起了花生、黄烟、扁桃、板栗4个种植园区和无公害蔬菜、冬枣、金银花3个种植基地,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1%。

固根本 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近年来,高新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多层次促进就业。一方面,强化就业培训。在辖区内设立了社会劳动保障所,形成了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就业岗位开发为一体,覆盖区、街道、村(居)的三级信息网络,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7535人次,培训人员就业率达82%。另一方面,健全就业体系。通过入区企业吸纳一批、村办实体接收一批、自主创业鼓励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发展三产容纳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等“六个一批”的办法,累计安置村居剩余劳动力1万多人,适龄失地农民除自主创业外,基本上实现了全部就业。注重把促进就业和服务企业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一些新建企业,及时了解用工需求,主动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为企业尽快投产打好基础。今年7月,该区就采取了这种办法,为润通汽车零部件公司定向招聘了150名工人,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投产。

抓核心 惠民生

高新区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突出惠民生,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重点建立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六道保障线”,全区新农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分别达到92%、99.5%和93%,均居全市前列;累计为34个村、5783名村民办理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面落实免除农村中小学各项收费政策,每年减免费用在200万元以上;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教育基础设施,新建小学3处,撤并小学10所,改造修缮校舍2000平方米,教育布局不断优化;今年计划投入2800多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2处,加固改造校舍4处,其中校舍加固工程暑假期间已全部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严格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并把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切实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记者了解到,在入冬之际,高新区拿出专项资金7万多元,为辖区墨埠小学配备了12台空调,极大地改善了这所辐射周边3个村,容纳6个教学班、近200名师生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至此,该区鹏泉街道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实现了冬季取暖。 

新闻推荐

张家洼街道合力推进大项目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张莹莹)2011年12月31日,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召开机关干部会议,要求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大项目建设。切实形成经济发展合力。切实做好“大项目”的招商和服务工作,一方面科学分解2012年...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