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和谐东昌沐新颜杜宁

东昌时讯 2010-11-15 03:30 大字

本报记者  杜宁

一条条逶迤延伸的柏油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大厦镶嵌在碧水之畔;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让人心生温暖……初冬时节,漫步东昌府区,处处展现出和谐宜人的新景象,文明和谐之风沁人心脾,美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生态东昌——打造宜居水城

东昌湖,一汪碧水令人心旷神怡;大运河,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工业园,绿树掩映下的厂房中机器轰鸣。碧水、蓝天、清新的空气,构成了水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如今的空气越来越好了,也乐意出来锻炼身体。”经常在湖边锻炼身体的李大妈如是说。

为留住一片蓝天、一泓碧水、一方净土,我区把节能减排作为转调重要抓手,以改善资源利用状况、降低废物排放为出发点,一方面积极扶持地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努力实现生产环节中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的回收利用。今年以来,全区万元GDP能耗2.3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9.3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5.2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66%。

民生东昌——构筑民生之本

“感谢政府给我安排了工作,终于不用拖累父母了,现在生活很知足。”10月26日,面对区劳保部门工作人员,荣德欣代表他和妻子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上述文字。今年35岁的荣德欣家住花园北路16号,他和妻子荣芹都是聋哑人,2005年从鑫大变压器厂下岗后,俩人始终没有找到合适工作,仅靠父母微薄的养老金生活。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实际,今年4月,区就业办给他们安排了东昌府区爱心敬老院的公益性岗位,从事保洁绿化工作。现在他们夫妻二人除每人每月可领取600元工资外,还免费享受到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项保险。

为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阳光”,我区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等十项民心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推进公共服务提升。截至9月底,我区比上年新增的2.69亿元支出主要用于新农保试点、新农合标准提高、公共卫生改革、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性民生投入。其中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财政配套增加900万元,总支出达2000万元;新农保配套支出160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农村低保、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补助标准提高,增加区级配套600万元。

文明东昌——塑造城市之魂

斑马线上,遵守“绿灯行、红灯停”的交通规则的行人越来越多,公交车上,替老人、小孩、孕妇让座的乘客比比皆是……每天早晚,人民广场、水城广场上热闹非凡,市民们聚集在此,有的练健身操、有的跳民族舞、有的打太极拳,欢笑声、鼓乐声,人声沸腾。

从切实改善民生入手,把文明创建做成了惠民工程。我区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基础,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城区35个社区中评选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并组织教育、司法、卫生、科技等部门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四进社区”活动。文明创建,润物无声。“公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下,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在参与文明创建中主动学习文明礼仪。在第二届百佳水城文明市民评选活动中,全区有13名文明市民受到表彰,其中有5名同志参加了省级道德模范评选。目前全区有省级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机关4个;市级文明单位28个、市级文明机关8个。

新闻推荐

我区举行“体彩”杯够级比赛彭凯 李文展

...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