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把精品文化“种”进群众心里

聊城日报 2020-12-24 11:30 大字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叶晨雯)12月2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茌平以优质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情况进行介绍。

茌平区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努力提升文化供给质量、供给水平,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不仅“叫好”也“叫座”。

“我们的《承诺》《一个也不落下》等文艺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承诺》从最初构思到搬上舞台耗时长达3年。创作者先后召开剧本讨论会10余次,前后大改剧本4次、小改几十次,多次实地采风,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茌平区副区长宋静说。

围绕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茌平文化工作者们努力创精品攀高峰,成功推出山东梆子《承诺》《一个也不落下》,茌平花鼓戏《贫妇人卖子》《冤家亲家》,舞蹈快书《走亲戚》、舞蹈《平调大秧歌》等一批精品剧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元旦前后,山东梆子《承诺》和茌平花鼓戏《冤家亲家》两部戏曲就要参加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演了。”宋静说,全省共有39部作品入选,茌平有2部作品入选。这是继9月25日山东梆子《承诺》代表山东参加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展演后,茌平获得的又一殊荣。

“我们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推出‘点单式’文化下乡服务,群众爱看什么节目就排演什么节目,让群众需求与文化精品精准对接,《一个也不落下》《承诺》等剧目演出时,观众场场爆满。”宋静说。今年,茌平采用区镇村三级联动“四个一批”的演出方式,即争取上级送一批,集中采购一批,乡镇(街道)自演补贴一批,区剧团送戏到村一批,其中上级院团送节目35场、财政集中采购综艺节目200场、区山东梆子剧团下乡送戏225场,各乡镇(街道)自演290场。并首次为城市小区招标30场节目,送节目到社区。

茌平区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展,让传统文化对接现代需求。今年,该区摆渡口秧歌、花鼓荡戏、袁氏接骨膏饼3个非遗项目获批省级非遗。目前,茌平共有5个省级非遗项目获批。茌平区还积极推进“互联网+文化”,让优质文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疫情防控期间开通图书馆网上阅读新功能,投入资金3万余元,购置了电子图书、报纸、期刊及有声读物等,让市民宅在家里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新闻推荐

茌平警方 打掉一洗钱犯罪团伙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沈欣欣通讯员韩金鹏)近日,聊城市公安局茌平分局在湖南衡阳警方配合下,经过10余天紧张侦查,打掉了一...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