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熟悉”到“一家亲” 茌平“智慧民调”深入百姓生活

聊城日报 2019-12-11 12:22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洪祥通讯员李合彬

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12月4日,茌平区司法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该局局长王博拿着宪法读本,和同事们一同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释惑。

近年来,茌平区司法局聚焦社会热点,全面提升人民调解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能力,探索“三牌一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创新推出“合彬调解室+N”人民调解模式,借助山东省司法厅智慧调解APP与群众无缝对接,及时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与群众从“不熟悉”到“一家亲”、县乡党委政府对矛盾管控从“层级式”到“扁平化”的转变。准 融合资源解民忧

茌平区人民调解“快办机制”,融合了三种资源,即优秀基层司法所的行政资源、“三牌一团”的社会资源和智慧调解APP的网络资源,三种资源让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精准施策。这种机制以智能化平台建设应用为切入点,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人民调解快调快处为基本内容,缓解了行政资源有限而群众需求多元无限的压力,用智能化手段推动群众“信法而不信访”,减轻基层负担,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蹚出了依法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的新路子。快 服务群众摸得着

覆盖全面才能反应快速,群众摸得着的服务才有生命力。

树品牌。近年来,茌平区司法局涌现出一批品牌调解室,如“合彬(局机关)”“老张(杜郎口)”“忠义(胡屯)”“海涛(温陈)”“阳光(信发)”等15个品牌调解室,他们用扎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品牌调解室的负责同志都是在一线工作多年的“老司法”,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他们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维护群众利益,是就地化解基层矛盾的行家里手。建网格。一张人民调解的大网覆盖全区,一套细分网格的机制精准落实,一批专职人民调解员遍布网格。茌平区总人口54万,设立了692个调委会,2244名人民调解员,基本实现了人民调解员人员、制度、区域全覆盖,让“有困难找司法”成为群众的第一选择。快调处。群众可通过智慧民调APP或小程序在线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员可通过智慧民调APP或小程序在网上主持调解。让老百姓实现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调解、远程面对面调解。畅通的渠道、高效的工作、合法的流程,让遇到难事的群众能随时找到调解员,实现了矛盾纠纷不激化、不深化,及时就地化解。实 推广制度有落实

茌平区司法局倡导“三牌一团”工作方式,即充分发挥“金牌(镇办)”“银牌”(社区)“老牌(村居)”调解员了解基层工作的有利条件,整合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资源组成“法律服务团”,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建设矛盾调处“快办队”。

如何让制度落实好,经验来自基层。2015年,茌平司法局总结推广肖家庄镇“五老”(老党员有觉悟、老干部有经验、老教师有文化、老军人有素质、老族长有威望)调解模式,并在全区推行“三牌一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村里选出“老牌”调解员,社区选出“银牌”调解员,镇办选出“金牌”调解员。按照振兴街道的经验,每完成一件矛盾调处,调解员可获得一定的补助。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以及法律工作者和公证员也根据各自职能承担相应的工作。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茌平区司法局社会矛盾“快办机制”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新闻推荐

茌平区审计整改“回头看” 成效显著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海波通讯员王洪军徐箐罄)“通过开展审计整改情况‘回头看’工作,有力推动了审计整改工作的开...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