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记的三个“锦囊妙计”

聊城日报 2019-12-04 09:01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通讯员刘明明张成利

“忠仁大哥慢点骑车,注意安全!“大娘,凤英住院回来了吗?”……11月28日早8点,骑自行车来到茌平区肖家庄镇朱楼村村头后,省派第一书记代宝刚习惯性地下车,一边推着自行车走,一边与村民们打招呼,询问贫困户的有关情况。

“一点‘架子’也没有”“跟俺们像一家人一样”,说起这位来自潍坊学院的省派第一书记,朱楼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代宝刚说,自己从驻村那天起,就把自己当成了朱楼村的一员,“嘴儿甜一点,腿儿勤一点,村民们才会把你当成自家人,才会什么话都跟你说,扶贫工作才更容易开展”。

把“相处”看作一门学问的代宝刚干起工作来也毫不含糊。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建设美丽乡村”三项工作重点,代宝刚一边调研一边思考,逐步总结出了三个“锦囊妙计”,让朱楼村干部群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今年6月份,全市“平清种增改”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代宝刚迅速投入朱楼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打扫卫生、胡同硬化,代宝刚的身影活跃在朱楼村街头巷尾。经过10多天的集体奋战,朱楼村31条胡同全部硬化完毕,成为肖家庄镇第一个完成胡同硬化的村庄。

为了更好地推动朱楼村美丽乡村建设,代宝刚从自己的“娘家”——潍坊学院请来了一位环境艺术学专业的博士,专门为朱楼村规划设计了一处池塘,并筹集了建设资金。“这处池塘计划投资30万元,建成后池塘周围将成为全村群众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以高标准规划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这是代宝刚为朱楼村出的第一个“锦囊妙计”。

为了让朱楼村产业脱贫更有后劲,代宝刚又推动实施了第二个计划,以“扶贫飞地”的形式,将省派第一书记带来的6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投到耿店村建大棚。根据相关协议,这笔产业扶贫资金每年可以为朱楼村带来4.8万元的扶贫收益。“朱楼村原有光伏发电和集体土地流转带来的收入,再加上耿店扶贫大棚带来的收益,贫困户的收入更加有保障了。”朱楼村党支部书记于孝峰说。

代宝刚的第三个“锦囊妙计”是从完善硬件着手,全力打造党建文化阵地,不断凝聚乡村振兴的正能量。在潍坊学院党委的支持下,代宝刚为朱楼村党建活动室配齐了投影仪、电视、空调等设备。前不久,朱楼村还举办了首届“美丽庭院”“道德模范”颁奖,耿慧霞等51户家庭获得“美丽庭院”荣誉称号,田桂连等24名村民荣获“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新区街道:强化应急处置确保群众安全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通讯员回菲)冬季来临,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强化居民安全用电、用气、用火意识,茌...

茌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茌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