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来看的、转的,而是来干的” 追忆1975年孔繁森在李显明村的工作经历

聊城日报 2019-12-03 08:43 大字

编者按 11月29日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逝世25周年纪念日,聊城市于28日举办了孔繁森精神研讨会,研讨会上,原茌平县杨屯公社李显明大队社员李福芹回忆了上世纪70年代孔繁森在他们村的工作经历,事虽小,却足以让人动容。把这些事迹整理出来,既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后来者的激励。

1975年4月初的一天上午,孔繁森部长(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率领“三夏工作队”一行7人来到我们大队,简短了解情况后,当晚召开全体大队干部和社员大会,传达、宣传、贯彻地区“三夏”工作动员会精神。

他的讲话约2个小时,自始至终很有激情,社员中不断有掌声和笑声。他讲到,我们来李显明大队,首先是来当小学生,向大家学习的,习俗民情不了解的或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多原谅和指出,我们不是来看的、转的,而是来干的。这时,会场上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繁森同志一点架子也没有,他来时,我喊他孔部长,他不答应,说,“我比你大,你喊老孔就行”,我也就随他的意喊他老孔了。他每天按时和群众一起上工、收工,上工前先向各小队请示今天干什么活、注意什么、用什么工具、农具,完全听小队长的安排,绝不讲排场。

有一天骄阳似火,一队的小麦在西南路东边的场里摊了满满一大场,谁知下午4点左右,突然西北方向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一队队长李洪庆、会计李圣盐和我忙劝老孔他们,“别干了,快回公社吧,要不衣服淋湿了没法换”。老孔根本不听这一套,他大声说,“干部、党员快回家揭炕席、拿绳子,说什么也要保住这一场的麦子”。人们飞也似地在和老天爷赛跑,汗水、雨水交织在脸上、身上,等大雨倾盆而下时,整场小麦也收完了。人们互相看着,大家脸上有水有泥,像唱戏的和变戏法的一样,但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干部群众的保命粮保住了。

为了给牲畜多增些饲料,老孔提议不用镰割而采用手拔,他不光提议,而且带头干,手很快便磨破皮了。我们劝他别干了,老孔把眼一瞪说,“又不是3岁小孩了,没那么娇贵”。简单包扎一下他又继续干起来,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孔繁森为人和气,很少发火,但一次在三队的干部会上,老孔发火了,因为他主张在麦粒蜡黄时收割,固执的队长坚决不从,老孔把眼一瞪,“不执行就撤你的职”,最后还是照老孔的办法来的。这不是老孔武断,当时种的是麦玉5号,蜡黄时收割正好,如果等熟透了,就会掉粒,老孔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庄稼活可一点不陌生。

我家有棵百年槐树,老孔和工作队的其他同志经常在这棵树下喝碗白开水,虽是白开水,他却喝得比蜜甜。老孔第一次到我家,听说我娘李玉兰1946年人党并一直担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我姥爷是1938年的地下党员,我也担任团支部书记时,他说:“玉兰同志,你真了不起,我们向你学习来了。”

还有一次,老孔和工作组的小马来我家,看到我正在给猪剁菜,他便说,“福芹老弟,你歇会儿,看我的”。我忙拦住他说:“你当大官的,哪能叫您干这活?”老孔把脸一沉,“见怪了不是,什么官不官的,我也是庄稼人出身,这样的活早就会干”。说着便蹲下身子剁了起来,边剁边说,“我剁累了换老蔡(工作组的蔡伺仲)的,你累了再换小马的”。

大约2个月后,工作组撤走,他再也没来过我们村。

1994年的一天晚上,村里的群众在新闻节目里突然获悉孔繁森发生车祸。有人问我,是不是来咱村支援“三夏”的老孔呀?才50岁,可惜呀。我也不敢确定,于是便骑自行车到聊城地区药检所蔡伺仲家打听,一问,正是在我村工作过的好部长、好三哥,当时我和老蔡都哭成了泪人,想不到,当年离开李显明村的瞬间竟成了永别!

虽然已经过去了44年,但孔繁森在我们村的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仍在眼前。他高大的身影、动人的故事,特别是他的不怕苦、不摆架子、甘当学生的精神和作风永远留在我心中,永远留在了李显明村。

口述:李福芹(原茌平县杨屯公社李显明大队社员)

整理:朱海波(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新闻推荐

引资强磁场兴业新高地 聊城市聚力﹃双招双引﹄加快动能转换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培源6月底,聊城市成功举办了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此次大会共签约92个项目,总投资额856亿元。8...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