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为乡村教育“强筋壮骨”

聊城日报 2019-12-16 09:35 大字

本报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培源)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盛,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先行。近年来,高新区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

韩集乡季寺村原是省定贫困村,以往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村民李忠华对此感受强烈。他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小学就几间屋子,挺破,操场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全是泥,没法走,咱村以前是贫困村,也没钱修。”

每天下午,李忠华都会来到学校接孩子放学。学校的位置没有变,样貌与以前相比却已翻天覆地,来到季寺小学门口,学校还没放学,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在上体育课,看着漂亮的操场和学校新建的教学楼,李忠华感慨不已,“看看现在这教学楼,这操场,跟城里的学校比也不差。”

近年来,高新区全面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在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上狠下工夫,硬件不断提升,软件也在不断完善,走进学校崭新的教学楼,你会发现这里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学生们全神贯注,更有各种各样的特色社团,音乐、美术、民俗、无土栽培等一个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社团给孩子们提供了在学习之余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平台。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这是深入每位季寺小学教师心中的教育理念。高新区积极引导学校老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韩集乡季寺小学的变化是高新区整个乡村教育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乡村教育投入,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四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同时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不断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不断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培育优秀师资力量,推动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努力让辖区内孩子共享优良的教育资源,在一个公平、优质的平台上追逐他们的人生理想。

新闻推荐

“家底”变殷实,村庄更漂亮 高岭村驶上发展“高速路”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通讯员贾生)今年重阳节,茌平区冯官屯镇高岭村152名6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到了村委会发的“过...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