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司法阳光浸润百姓心田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卜雪雁:
化理为情,融情于法
民事案件看似纷繁琐碎,却件件贴近群众,事关民生。办案时,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卜雪雁总能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致和耐心,化理为情,融情于法。
2017年夏天,卜雪雁接手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原告是个大货车司机,被告是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年轻女子,丈夫生前借原告钱没有还,到底有几次借款、共借了多少,女子根本不了解,又要赡养老人还要抚养孩子的她本能地抗拒。了解到双方的难处后,卜雪雁耐心地做起了两头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既然选择打官司,就说明他们对法律充满信心。”卜雪雁说,作为法官,就要把审判工作当成良心活,要多为老百姓考虑。案结、事了、人和是卜雪雁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15年里,她累计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000余件。
王丽:
带领团队4年结案6800多件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成立了驻交警直属二大队法官工作室。精通业务的“85后”年轻女法官王丽,挑起了这个重担。
2016年6月,兰山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刚满周岁的男孩当场死亡,肇事女司机丁某被刑拘。被害人父母和丁某的丈夫私下进行了多次沟通,但对方一再表示没有能力赔偿。如果民事部分调解不成功,意味着被害人一家无法获得赔偿,而丁某也失去了从轻量刑的机会。通过走访,王丽了解到,丁某还有个未成年的女儿。王丽就对丁某的丈夫说:“女儿没有找你要妈妈吗?”这句话触动了丁某的丈夫。之后,他主动与被害人家属达成和解,取得对方谅解,丁某被判处缓刑。
“调解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能感受到我们法官的真诚和司法的温暖。”王丽说。据了解,4年来王丽带领团队审结案件6800多件,为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当事人挽回赔偿损失逾5亿元。
任长申:
扎根基层法庭26年
一张便民联系卡片,一面印着联系方式,另一面印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聊城市茌平区人民法院冯屯法庭庭长任长申,把这张卡当作名片来用,到哪儿都发,只要有问题,加他微信就行。
2007年麦收期间,博平镇刘坦村的杨某带着孩子为死去的丈夫上坟,不慎引燃了路边的麦垛,火苗借着风势烧毁了旁边70多亩小麦,29户村民集体将杨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因双方当事人对受灾面积、作物品种、所受损失存在很大争议,需现场勘验,任长申不顾炎炎烈日的炙烤,对70多亩土地逐一精确丈量。一天下来,丈量工作结束时,他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这种执着使原本争执不下的双方很感动,经过挨家挨户做工作,双方就损失赔偿达成了一致意见。因杨某家庭困难,任长申又积极协调县民政部门给付帮扶款20000元,加上杨某支付的部分赔偿款,受害村民的损失基本得到赔偿,事情最终圆满解决。
扎根基层法庭26年,任长申独立审结各类民事纠纷案件5000余件,参与审理审核案件7000余件,没有一件责任错案、缠诉案件、信访案件。
于莉:
帮教未成年犯无一重新犯罪
鹅蛋脸,柳叶眉,气质婉约,笑脸盈盈——这是人们对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副庭长于莉的第一印象。于莉从事少年审判工作12年来,春风化雨,挽救教育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
2014年,正读高一的小刚出于义气帮同学“出头”,触犯了法律,被告上法庭,主审法官正是于莉。由于未满18周岁,小刚被依法判处缓刑。此后小刚一度情绪低落消沉、孤僻寡言,躲在家里不愿出门。为了帮小刚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于莉先是费尽周折联系到50多公里外的一所学校,又先后十几次到小刚家中,像邻家姐姐一样劝说小刚。在她的帮助下,小刚重新踏上求学路,顺利考入了大学。
“未成年被告人大多内心自卑又敏感,一点点的不公正就会加深他们对法律的不信任,审案必须慎之又慎。”于莉说。她坚持拿“放大镜”看证据,用“卡尺”来量刑,精确到分毫不差才肯罢休。截至今年初,于莉帮教的未成年犯无一人重新犯罪,有30名重返学校,10名升入大学,有20余名走上了工作岗位。
新闻推荐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叶晨雯通讯员刘明明在茌平七彩年轮志愿者协会的党建办公室,精心布置的党建文化墙格外醒目。“不忘初...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