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提出“换位思考”工作法,引导干部以“不怕麻烦”为群众“减少麻烦” 农民喊话“路上仨坑”,镇长私车体验协调修好

农村大众报 2019-06-19 14:30 大字

农民王兴帝没想到自己的留言能被领导看到,更没想到窝心的麻烦事能这么快解决。

茌平县信发街道苗屯村东有条6米宽、2500米长的柏油路。1个月前,最东端与105国道接头的400米路段凹陷,路面出现3个土坑,最大的6米宽、14米长、0.4米深。绕,每次多跑10多里冤枉路;走,晴天颠簸,小雨泥泞,大雨成湖。行路难,一时成了苗屯和周边5个村庄3000多人的“烦心事”。

谁来修?一打听,挺麻烦:2500米长的路,2100米归信发街道,偏偏那400米凹陷路在胡屯镇地盘。虽同属茌平,可人家胡屯人基本不走这段路;大坑下面还有茌平天衢天然气公司管道,施工得考虑安全……三家要是推诿扯皮,修路就难了!

盼修路的人总是不甘心,5月30日,王兴帝干脆在“茌平发布”微信公众号留言区喊话:“苗屯村东,400米路仨坑,哪位领导体验下?”结果令他大呼意外:第二天,胡屯镇镇长徐鹏竟开着自家车跑了个来回;随后10多天,徐鹏领着一帮人现场办公,协调天衢天然气公司拿方案,招投标、安排施工队进驻,不出半月,路修好了。

为啥“自找麻烦”?徐鹏说,自己只跑一趟,还提心吊胆,天天走,得多遭罪!一推了之最省事,可老百姓的麻烦还是没解决。换位思考,尽管胡屯人不走,可这路在胡屯地盘,胡屯不修谁修?

现实工作中,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事没办借口却不少,根本原因是怕麻烦,没把群众的事当事,为民服务的意识淡了。为此,茌平县委组织部提出“换位思考”工作法,引导当地干部站在群众立场上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以“不怕麻烦”为群众“减少麻烦”。

今年4月,茌平就面向社会发出“茌平要发展,欢迎您建言”的意见建议“征集令”,开通热线电话、二维码平台等8条征求渠道,以“民生之问”倒逼干部“换位思考”。当地将征集到的1.08万条意见建议全部制成“问题清单”,组织1000余名党员干部带着问题进社区、下基层,让“徐鹏们”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问题之“难”。该县还出台《茌平县干部正向激励实施办法(试行)》,让担当有为的干部得褒奖、有实惠、受重用;并健全容错机制,对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允许改正并予以宽容。

有了政策撑腰,茌平能“换位思考”又“不怕麻烦”的担当者越来越多。

菜屯镇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杨木单板生产基地,全镇有1000多家各类木材加工户,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环保重压下,当地如果按照“最保险的法”,这些木材加工企业最好“一刀切”关停。

“如果简单‘一刀切’,一关了之,干部肯定不背处分,但全镇的产业没了,1.5万人的饭碗也砸了。”关键时刻,菜屯镇党委书记孔志勇“拎着乌纱帽为民请命”,先后5次向环保部门作详实报告:木材产业是家庭式生产,生产现场有点脏但“污”确实不大;只要规范要求,环保达标没问题。与此同时,菜屯镇大力引导木材加工户进行工商注册,并采取洒水抑尘、密闭生产、生物质锅炉改装电锅炉等方法积极整治。最终,菜屯镇不仅保住了木材产业,还把产业市场拓展到国外,其环保型建筑模板成为热销产品,甚至出口到文莱、新西兰等国家。

新闻推荐

大学生回村建起电商平台

在耿店村,回村种大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31岁的曹有忠去年也回村了,只不过他没有种大棚,而是建起了梨园、做起了电商。...

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