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小学文化的牛洪祥创作了百余篇作品— 农民“戏词”里听时代变迁

农村大众报 2019-04-25 16:01 大字

农村大众报茌平讯(记者祝超群通讯员刘明明)“咱们农民有力量,披星戴月生产忙。调整农业结构,搞起多种经营,发动机器轰隆隆地响。生产了蔬菜运市场,牛羊鸡鸭满圈粮满仓……”4月18日,牛洪祥唱起1992年创作的快板作品《咱们农民有力量》,依然朗朗上口。

75岁的牛洪祥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但从小爱“舞文弄墨”,对戏曲更是痴迷。小时候跟着戏班听戏,等到大了他就跟着时代写戏。

茌平县博平镇牛胡村长期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改革开放后,牛胡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逐年提高,种植模式也迅速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牛胡村从浙江金华引进了‘藤稔’大棚葡萄种植技术,村里开始一天一个样。”牛胡村党支部书记牛兰伟说,那几年村里经常上新设备、试新品种、学新技术。

那段时间,村民们种地积极性大大提高,牛洪祥也习惯性地拿起笔,记录下村民们的发展热情。他先后创作了《大棚每一天》《双脚踏上幸福路》等作品。“辛勤换来丰收果,诱人的葡萄一串串,满肚子高兴憋不住,直从嗓子眼里往外钻。现如今,咱农民腰缠万贯……”牛洪祥说,当年的戏词虽都是些大白话,却是老百姓最真实的生产和生活状态。

1998年,牛洪祥的这些写在日记本里的“顺口溜”派上了用场。当年,牛胡村村民牛兰喜联合牛洪祥等人成立了庄户剧团。“善舞”竹马的牛兰喜成了团长,“能文”的牛洪祥成为剧团编剧。“牛胡庄户剧团不仅延续了牛胡村‘百年戏村’的历史,还成了宣传政策、唱出群众心声的好窗口。”牛洪祥说,在剧团,他的创作范围越来越广,有国家大政策,也有移风易俗等百姓身边事。

“像《李老汉买手机》唱的是村里一位思想先进的村民2000年用上手机的故事;《逛新城》讲的是城乡建设的大变化;《六个老汉说农保》是通过6个老农讲故事的方式,宣传‘农保’新政策。”牛洪祥说,最近这一二十年,他每年都要创作几篇作品,因为“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变化也越来越大”。

这些年,牛洪祥共创作了百余篇“老百姓能听得懂”的作品,有快板,也有小戏。由于戏词平白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当地村民喜爱。此外,他还根据博平历史故事编写了《小县官》剧本,并把当地抗日英雄秦怀玉的故事写成了话剧。

小学文凭的牛洪祥是牛胡剧团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十年前,他就学会了用电脑上网,现在他的微信、微博里都是牛胡的“戏”。“在网上能接触很多新政策、新事物。”牛洪祥说,如今,他正在写乡村振兴的故事。

新闻推荐

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步同良 从战场功臣到“最美柜员”

□本报记者齐静在保家卫国前线,他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是边境作战的一等功臣;在金融服务一线,他爱岗敬业,无怨无悔,...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