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到底啥成效聊城有了监督员

大众日报 2019-04-21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高田

在深圳生活了十几年的聊城人窦伟,去年回到老家茌平县博平镇窦马村创业。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份履历帮助他击败了两位“对手”,以新农民代表的身份成为35名聊城市全面深化改革义务监督员之一。

3月15日,聊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面向社会选聘改革义务监督员的公告》吸引了窦伟的注意,他果断提交了申请。

窦伟为什么要申请当义务监督员?他的想法很简单:自己亲身感受到了深圳工作、生活的便捷和高效,虽然家乡聊城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内心期盼聊城能发展得更好。

义务监督员能起什么作用?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说,选聘的目的是通过监督,查找制约改革落地尤其是“一次办好”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并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很多改革工作需要在基层搞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经验、模式后再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在这个过程中,监督员是基层探索与党委政府的桥梁——既可以了解传达群众所想所盼,也可以对党委政府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督促。

除了窦伟等聊城市深改办评选出的15名监督员,另外20名监督员由不同界别推荐产生,既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企事业代表和普通群众。

监督员们已经开始关注具体改革领域,发挥作用。聊城市人民医院实验室主任杨大伟作为高层次人才,更关心人才招引政策。他坦言,目前聊城市制定的吸引人才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大,外地人才引不来,本地人才留不住。杨大伟打算近期写一个关于人才引进方面的系统性材料,作为义务监督员的第一次履职。

新闻推荐

因地制宜,攻坚全域绿化 聊城市锚定国土绿化工作新坐标(上)

□本报记者蒋希伟叶晨雯本报通讯员任延晓从前没人稀罕的上百亩“撂荒地”,如今却成了茌平县韩屯镇张营村干部群众眼里的“...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