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村『蝶变记』

聊城日报 2019-04-11 14:33 大字

□本报记者叶晨雯本报通讯员马林文李亮忠

春和景明,万木吐绿。4月4日下午,茌平县杜郎口镇刘户掌村后街的小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广场四周的冬青修剪得整齐划一,两棵垂柳上冒出浅绿色的枝条儿随风摇曳,十几位老年人正在借助体育器材锻炼身体,顽皮的孩子们相互追逐着做游戏,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刘户掌村位于茌杜公路的沿线,曾是杜郎口镇有名的落后村之一。全村280户村民有六大姓氏,邻里矛盾突出。“过去这个村是整个管区的‘老大难’,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级基础设施陈旧,建设滞后。”杜郎口镇组织委员邢广忠告诉记者,刘户掌村的“蜕变”受益于茌平县“1+1好支部共建行动”。

2017年10月,茌平县物价局驻村“第一书记”张建勇带队的工作组来到了刘户掌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帮扶共建行动。“当时这个村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太穷、太落后了。”徐淑芝说。驻村工作组对全村群众进行了走访调研,和该村15名党员进行了谈心,并召开了刘户掌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在深入地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组结合该村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帮扶计划。

看到村委大院还是过去的老房子,窗户、大门还是老旧木门,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6000余元全部换成了铝合金门窗。村里没有路灯,群众夜间出行十分不便,工作组积极向上级申请‘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争取财政资金8.2万余元安装了25盏太阳能路灯,为村里解决了多年来的夜间照明问题。“自从有了路灯,晚上出门锻炼的群众多了起来,每天晚上都有散步和跳舞的。”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华笑着说。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工作组组织党员每周上党课,动员大家学习先进,弥补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短板。2018年7月份,又组织刘户掌村党员干部到贾寨镇耿店村、肖庄镇小高村实地参观,学习借鉴其他村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经过驻村工作组的两年帮扶,刘户掌村华丽“变身”,彻底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

记者步行环村一圈,只见村中笔直的大街通向村外的主干道,两旁的绿化苗木高低搭配、花草相间,房屋错落有致,小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声声入耳。“现在俺村村委班子十分团结,村风村貌大为改善,群众之间也少了家长里短,多了欢声笑语。”73岁的老党员曹学安高兴地说。

▲阳谷县安乐镇杜庄村村民左金凤在扶贫工作队员帮助下,利用桃园、河滩放养大鹅1000余只。

目前鹅开始产蛋,每枚种蛋能

卖到6元钱,通过养鹅她一

家实现了脱贫,并开始走

上富裕路。□布双起

张培月孙希洋

新闻推荐

高新区宣传系统清明祭英烈

本报讯4月3日,高新区宣传系统到韩集乡六·二七惨案纪念园、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孟尝君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奠先烈、重温...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