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于心病 厚德于心田 心内科大夫田秀青一片丹心为病人,双心疗法治心病

生活日报 2019-03-28 04:37 大字

□记者秦聪聪

摄影王鑫

21日,当傍晚西沉的太阳将人们下班后往家赶的身影拉长,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该院心内一科副主任田秀青同样步履匆忙。只是刚刚看完一天门诊的她,脚步的方向却是病房。

晚查房,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她分管的二十多个病人今天情况如何,新住进来的病人该如何处置,监护室的病人是否有好转……一个一个看下来,不知不觉已是晚上8点。忙活了一天,想要在休息室沙发上稍事休息的她,眼皮越来越沉。不知不觉,醒来时,时钟已经指向一个小时后了。

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生命保卫战里,重燃生命之火,是会累,但田秀青乐此不疲。

毕业10年再考研

成为患者困境里的太阳

“那时候,我真想给田大夫磕头,但是又怕吓着她。”转眼5年时间过去了,家住聊城茌平的高先生始终记得与田秀青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2014年9月,高先生的母亲突发心肌梗死,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月,仍没有好转。在床上躺着,想要翻身都喘不过气。当地医院说高先生母亲随时有生命危险,建议转到上级医院。高先生带着母亲来到济南,但辗转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患者情况不好,顶多还能活一年,建议回家休养。

满怀希望而来,却不断被告知这样的结果,高先生全家都陷入了绝望。离济之前,他带着病历来到省千佛山医院,当天接诊的便是田秀青。

“田大夫看了病历,表示愿意收下我母亲这个病号。”高先生说,“当时,我就跟田大夫说,我可算是见到太阳了。”

高先生的母亲住进了千医,虽然也有反复,但总算奇迹般好转起来。在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后,高先生母亲接受了介入手术,在年底前出了院。

“现在,我母亲自己一气能爬到5楼呢!”高先生说,当初若非田主任,也许他们家这五年的生活会是另一番模样。

其实,能够看到病人从入院到好转出院,也是田秀青主任最大的心愿。1994年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当时只是从事临床辅助工作,并不能完全参与到患者的整个诊治中去。这始终是田秀青心底的一份遗憾。思来想去,她决定考研,提升自己,站到诊疗工作的第一线。

日常工作本就忙碌,她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学习。在她复习备考的那段时间里,凌晨三四点钟睡觉,是常有的事。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9月,田秀青成为山东大学心血管病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并很快如愿加入心内科的临床工作中,跟着老师查房、亲自管病人,见证也参与着那些治愈与希望。

后来,为更好地提升自己,又不断学习、深造,先后获得临床博士学位、博士后学位。

心里绷着一根弦

随时随地准备奔赴抢救

心脏之于人体,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它为人体各个器官提供血流,满足各器官正常运行的需求。而无论是冠心病患者,还是心律失常患者,随时都有病情加重需要抢救的风险。

当年的田秀青,初入临床,又初为人母,在这紧张的节奏中努力寻找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其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回忆当初,田秀青可以云淡风轻地说一句“都熬过来了”,但那些需要抢救的电话铃声,还是会像当时一样响起。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忙活了一天的田秀青刚刚准备入睡,随着手机屏幕由暗变亮,熟悉的电话铃声传来,抓起手机的她听到了科里医护人员急切地声音:“田主任,xx床刘会英(化名),心脏骤停!”

匆匆换上衣服,田秀青就下了楼。因为常常有抢救,她的家离医院并不远。也就10分钟时间,田秀青就出现在了刘会英的病床旁。

血压低、心率慢……抢救正在紧张进行着,田秀青一边协助抢救,一边与医护人员商讨治疗方案。今年60岁的刘会英因急性心梗、心衰、肾脏病入院,到院后,已经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致命的危机暂时解决了,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手术后,刘会英的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正在做着血液透析。

而这,已经是刘会英住院一周内的第二次心脏骤停了。综合分析其病情,田秀青认为,患者心梗并发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决定安装临时起搏器。

果然,临时起搏器让刘会英的病情稳定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终于转危为安,摆脱了临时起搏器,并顺利出院。

像这样的紧急抢救,对田秀青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病人前一秒也许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就出现室颤、抽搐、意识不清。”田秀青说,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每天心里都要绷着紧紧的弦,随时准备上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决斗。

心病多伴发“心病”

语言也是一味强心剂

今年32岁的小李日前因呼吸困难、心衰入住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在听到“扩张性心肌病”这个诊断结果时,一度非常崩溃。因为他的母亲,就在五十多岁时因此病反复住院,预后很差。

后来,因为血压持续偏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病情危重,小李被送进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结果,小李进入监护室后,出现厌食、精神萎靡,情绪波动大,室性心律失常加重。而在田秀青看来,这是源于小李过于紧张焦虑的情绪。

“类似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一旦被诊断为这类疾病,治疗往往只能缓解病情,但无法根治,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甚至反复住院。随之而来的,除了经济负担,还有心理包袱。”田秀青说,除了急危重症多,心内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老病人”多。此处的“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高龄,二是指常需来复诊。因为病情的发展和反复,一半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会伴有程度不等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这些患者而言,如果不能解决心理问题,疾病本身的治疗也会非常棘手。因此,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在面对患者时,不仅要考虑疾病因素,还有顾及其心理问题。

针对小李的情况,田秀青一方面及时给予规范的治疗,一方面又找机会去安慰解释。关于疾病的前因和后果、治疗的希望和局限一一交待,让小李重拾对抗疾病的信心。

“语言有时候也是一剂强心剂,作为一名医生,一定不能吝惜自己的语言。”田秀青说,心内科的症状牵涉范围很广泛,心率快、心率慢、胸痛、胸闷、呼吸困难,都可以被患者描述成“心里难受”。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田秀青总会先详细问诊,认真倾听,不厌其烦,很多患者往往是带着愁容来,挂着笑脸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田秀青一直记着这句名言,表达着她对生命的挂牵,对医学所饱含的人文精神的践行。

有成就感不觉苦

她还曾列席法院审委会

也是因为这种看诊习惯,田秀青的门诊时间总会很长。结束一天的门诊,她还要到病房去查房。跟病人有关的所有情况都要记在脑子里,熟悉的人都说她操心太多。每周门诊、查房、去合作医院会诊,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抢救,田秀青的生活常常是披星戴月。

“病人找到你,就是把生命交给你。再加上那份情感上的信任,无论如何,必须全力以赴。”田秀青说,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全力救治,无论是辛苦还是挫折,都无法抵挡成功救治病患后的那种喜悦。而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物都难以代替的。

不久前,田秀青接诊了一名91岁的女性患者。当初,老太太因为心梗、心衰、多脏器衰竭被120急救车送进的医院。经过田秀青的精心治疗,患者好转出院。一个月后来复查,老太太神清气爽地走进了诊室,说不但能生活自理,还能夜间照顾因病长期卧床的老伴。说起那一幕,田秀青的嘴角不自觉上扬起来。

在临床一线,田秀青已经挽救了无数生命和家庭;而在医院之外,田秀青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2月25日,作为医学专家,田秀青列席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审判委员会会议,针对案件中行为人的身体状况情况给出专家意见,以供审判委员会委员在判断案情时予以参考。

“被告人在事故发生时,疑似处于心脏病发作期间,对于其病情的判断直接影响案件定性。”田秀青说,根据案发现场被告人的表现,结合其前后查体状况,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被告人事发时是处于疾病发作状态。

田秀青给出的意见,从医学角度,还原了事发时的真相,给案情的审判提供了帮助。

“我们每一个诊断和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严谨,不然伤害的是病人,也可能造成一个家庭的痛苦。”田秀青坦言,经历越多,责任感、使命感越强。选择从医,必然都会在路上。

新闻推荐

茌平供电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吕培培张思凯2018年,国网茌平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切实采取有效举措,化解客户...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