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首家以名医命名的纪念馆在茌平开馆

聊城晚报 2017-12-11 10:26 大字

12月9日上午,茌平县成无己纪念馆开馆仪式在该县洪屯镇举行。成无己纪念馆是山东首家以古代名医命名的纪念馆,也是一座中医药博物馆,馆内不仅详尽介绍了当代对成无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展出了大量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山东首家以名医命名的纪念馆在茌平开馆

成无己是宋金时期聊城籍著名医学家、临床家,其家世代行医,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明理药方论》一卷。他对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注解促进了伤寒学派的发展,充实了中医理论体系,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堪称国医“亚圣"。

山东首家以名医命名的纪念馆在茌平开馆

经过八百年的历史沉淀,“成氏经方"在当代仍发挥着治疗疾病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民间仍流传着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用药习惯。

据悉,对成无己这一历史名人的发掘,最早始于全国名老中医、山东省十大名老中医、聊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谷越涛先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他多次考察聊城周边县市,查阅古代典集,调查研究,发表关于成无己考证的论文多篇,并于2008年3月17日国医节当天,代表聊城市中医药学会与其长子谷万里在茌平县委、县政府及洪屯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在茌平县洪官屯镇成庄村为成无己立碑。碑文由成无己研究会会长、中医博士谷万里撰写“成无己故里"。

2015年11月,第二届成无己学术交流会在茌平县举行,参会的有全国各地中医药工作者300多人。此次交流会上公布了由国画大师范曾的学生杨江波博士创作的成无己标准像,对社会和医界影响面进一步扩大。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成无己的学术思想,传承、发扬中医文化,2016年,在茌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准备,由该县财政投资1000多万元,于成无己故里即茌平县洪官屯镇建设“茌平县成无己纪念馆和国医楼"项目获得批准立项。

据茌平县成无己纪念馆馆长、洪官屯镇卫生院院长袁恒勇介绍,目前,成无己纪念馆及布展工作完工,国医楼正在建设中,成无己纪念馆占地4.5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由纪念馆、厢房和庭院组成。

成无己纪念馆共三层:一、二层分为“大医印象"、“医药源起、伤寒立论"、“医理之成"、“注解伤寒,医脉焕生"、“传之后世,医脉传承"、“辉煌巨著,济世之论"、“大匠精诚,史泽回响",总计七个展区,展示成无己生平、著作、成长、学习、诊病流传的故事、成无己文化发掘过程、成无己文化医脉传承、古代传统中医器具及中药标本展示等。三层为成无己大讲堂,学术报告厅开展学术思想研讨等。厢房为成无己老字号“成颐堂",中医体验区由名中医坐诊,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讲座。

成无己纪念馆的落成,为社会各界学者传承学术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中医国粹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该馆通过实物、人物事迹的展示,实现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最终打造成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近年来,聊城市中医药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据谷越涛介绍,随着成无己纪念馆的开馆,聊城市中医药文化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走进一个新时代。以成无己命名的纪念馆正式落成开馆,这是聊城乃至山东中医药文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记者孙克峰 林志滨

新闻推荐

茌平县洪屯镇:“大路菜”亩赚8千元

□本报记者叶晨雯本报通讯员王先明慈长涛由于冬种“大路菜"连年价格走低,越来越多的农民都相应缩减种植面积。在别人改种反季栽培的蔬菜和名贵蔬菜时,茌平县洪屯镇张陈村农民金同春却把...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