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牛胡村的“牛”支书

聊城日报 2017-06-12 09:53 大字
□本报记者 叶晨雯 本报通讯员 常 帅 刘迎春

早就听说茌平县博平镇牛胡村有位有名的“牛”支书,6月9日,记者来到该村,有幸见到了这位备受村民称赞的村支书牛兰伟。在接受采访时他也没有间断工作,村民来了一茬又一茬,婚丧嫁娶,缴水费电费,农药发放……村民遇事就想到村支书牛兰伟,他一一解答,群众满意而归。

人均收入增四成

“保臣叔,今年你又建了个拱棚,你这劲头不小呀!”6月9日,牛兰伟来到葡萄种植户李保臣的大棚里,了解葡萄种植情况。牛兰伟上任第一年便带着村民代表远赴浙江学习,回来后,把村里土地进行了划分,统一规划建成50米高标准大棚,发展葡萄种植产业。

去年,李保臣向牛兰伟反映,之前种的黑甜菜一号果子产量高,葡萄果型也好,但是不容易上色,卖不出好价钱。牛兰伟记在心里,跟种植户们外出考察后,决定改良品种,种植滕稔葡萄。今年李保臣的一个大棚,年产量就达到6000斤,预估利润达6万元。

为了帮助群众管理葡萄棚,他请来了北京农业部的技术专家夏峰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有葡萄大棚110个,冬暖室拱棚达到100个,人均收入14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

乡土文化火起来

牛胡村是远近闻名的老“戏村”,竹马有300多年的历史,花船调和花车调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种种原因断了线。直到1998年牛胡庄户剧团成立,老戏的传承才慢慢有了起色。牛兰伟上任以后,传承300年的乡土戏真正火了起来。“现在文艺队从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演戏的家伙什儿也越来越精良。”谈起如今的变化,村民牛鸿祥十分感激村支书牛兰伟。

履职尽责群众赞

“要不是牛支书,我哪能有现在的工作呀!”村民李桂华说起牛兰伟,满是感激。在牛兰伟的帮助下,她在镇上的橡皮泥厂找到了工作,一个月下来能挣几千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和照顾丈夫。李桂华的丈夫患有尿毒症,家中生活十分困难。牛兰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联系镇扶贫办为她家盖上了扶贫房。

“昨天牛新功要浇地,管子坏了,得抓紧联系水管员接上;今天农电所的工作人员来了,要组织村民缴电费;镇上发的农药今天就得给群众发下去,可能得到晚上了……”牛兰伟一面介绍着自己日常的工作一面赶往村民家里。

“一个电话就到,什么事都能跟他说。”在村民牛安公眼中,牛兰伟是个诚恳付出的“老黄牛”。“他默默地干工作,从来不夸耀,在他的带动下,我们村的民风很好,经济也发展起来,生活越来越好!”牛安公笑着说。

新闻推荐

寻求高附加值,以新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振兴街道—— 传统产业,迈向微笑曲线两端

本报讯“这套全自动物流系统仅需用工7人,如果是老设备则需要21人。”5月27日,在位于茌平县振兴街道华鲁制药全自动软袋生产线的物流车间,董事长刘健向记者介绍了生物医药提升工程项目投产后的点滴变...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