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年“仇家”结成了农活“互助组”

大众日报 2016-07-18 18:33 大字

□记者李梦王兆锋

通讯员刘明明杨洪彬报道

本报茌平讯一个在前开拖拉机,一个在后掌云锄。7月5日,在茌平县菜屯镇阚庄村村民徐金会的地头,老徐正和同村村民窦传永组成“互助二人组”,给自家已经长到10厘米左右的玉米苗松土。

“这‘互助组\’曾是五六年的‘仇家\’,见了面就要干仗。”村支书徐金龙告诉记者,“多亏了孙律师来,一个多月就把他俩给‘摆平\’了。”

两家关系的破裂,源自那三分有争议的宅基地。30多年前,窦家因受恩于徐金会的大爷徐福军,将祖传的一块宅基地赠与徐福军,写下手书并由当时村委会证明。徐福军去世后,继子徐金会依法继承所有财产。不过,这个赠与协议并没有在窦家传下来,“俺这一辈,没听说过。”

2011年,窦传永翻盖新房将那块老宅一块规划在内,已得到此宅基地继承权的徐金会出面阻止,窦传永死活不认“老祖宗的东西还能传给外姓人”这个理儿,老徐一气之下起诉了窦家。最终,老徐赢了官司,法院裁定窦传永停止建房。

然而,案结事未了。窦家不服判决,连夜盖完了房。老徐要求法院强制拆除房子,窦家以死阻挠,法院始终无法执行,老徐四处上访。村调委会、镇包村干部多次调解,双方都觉“理不亏”,互不松口,邻居变成“仇家”,多年不上门,见了面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今年2月,包村律师孙立海的介入让案件峰回路转。孙立海介绍了他的考虑:如果推倒房子,被告损伤远大于原告得利,不适合于《民法》规定的返还原物、恢复原状,且社会效果恶劣,弄不好两家会变成“世代仇人”。他说,“宅基地缘因恩情起,纠纷应以法理止。”孙立海跑到徐家讲,老辈人情意何必这一辈断,既然还要当街坊邻居,何必弄成死敌;找窦家,摆法律条文、讲相关案例,讲抗法者结局,讲把恩变仇让老祖宗脸面何在。最终,窦传永向老徐赔礼道歉,赔偿损失8000元。

法律“公理”的解读,加上细致的工作,35天,一场历时5年的纠纷得以化解。今年麦收前,孩子均在外打工,家里没有壮劳力的窦传永和徐金会结成了农活“互助组”。

县司法局业务副局长王保勇说,群众的纠纷多是土地、赡养、经济纠纷等民事问题,当事方各说各理,处理不及时很容易激化,走上诉讼或上访路子。律师参与调解,让法律“公理”规范、点拨亲情、友情、邻里关系,群众认可度高,调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菜屯镇党委书记迟曙光告诉记者,在老百姓的心中,温情的调解往往胜过刚性的司法。两家一旦闹到打官司的地步,输了的一肚子火,赢了的也从此多了个冤家。他们推行以“入基层、进万家”为主题基层法律服务活动,法律工作者驻村入户,争取“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其初衷是法律“判事”与调解“撂事”的无缝对接,提高矛盾化解效率,做到“案结事了”。

无缝对接的背后,是县里法律靠前服务的工作理念。去年初,县里探索以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推进“诉调对接,访调对接,以调为主”机制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聘请专职执业律师担任坐班法律顾问,“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主动对接诉讼案件,主动对接上访案件。至今,已有41名社会律师、15名公职律师、81名法律工作者参与,全县14个乡镇和732个村全部配备了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

如今,“有矛盾纠纷,找律师”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县司法局的负责同志介绍,去年以来,茌平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0402件,防止群体性上访25件,全县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20%,信访量同比下降11.4%。在平安建设综合考评中,茌平位居全省前列。

新闻推荐

老书法家创作长卷献世博,老书法家创作长卷献世博

山东省书协会员王殿奎历时3个月精心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18米长蝇头小楷《论语》,已于近日在山东省茌平县完成。王殿奎表示,将把这幅精心创作的《论语》长卷捐献给上海世博会。这幅蝇头小楷书写的《...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