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正在消失的吆喝声

大众日报 2016-05-02 19:34 大字

□本报记者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赵玉国

“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曾经响彻在城乡大街小巷的悠长吆喝声,正渐渐消失。在茌平农村,72岁的贾以江还坚守着戗菜刀的老手艺,走街串巷磨剪子戗菜刀。

5月1日上午,在茌平县贾寨镇后寨村,贾以江向记者展示戗菜刀的步骤。他弓着背跨坐在一张特制的高脚条凳上,将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固定在托板上,双手拿着戗子戗起来,菜刀一会儿就变亮了。“有人直接用磨石磨菜刀,实际上少了这一道重要的工序。戗子,现在在农村也很难见到了。”贾以江说。

戗完后,贾以江用手试试刀刃,从一个破木箱里拿出一块黑色的磨石,开始磨刀。他说:“这块磨石用机油泡透了,叫油砂石,磨刀时能避免高温起热,磨出的刀锋利,而且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不能用煤油或者柴油泡,磨出的刀油味不好去掉。这是多年摸索出的法儿。”磨了一阵后,贾以江又拿出一块细砂磨石,用刷子撩上水,继续磨,不一会儿,刀已锃亮。他再次用手试试刀刃,随后眯着眼睛看,说:“这道工序是去除油味。刀刃看着是发青的一条线,说明磨好了,如果看起来有白点,就是还没磨好。”要是有的刀有明显的缺口或者卷刃,他还要用手动砂轮打磨掉。

贾以江拿出一团棉絮,用刚磨好的刀一切,一分两半。贾以江满意地说:“这刀磨好了。能把棉花切断,菜、肉、小骨头,切起来都没问题。”

贾以江磨剪子戗菜刀已有50年,由于老人的手艺精湛、服务态度好,每到一个村就要呆上一天,很受乡亲们欢迎,还有外村的人上门磨剪子戗菜刀。即便如此,贾以江的生意还是越来越少了。

“几十年前,我刚开始磨刀时,5分钱磨一把,一天磨100多把刀,能挣几块钱;现在,磨一把刀一块钱,一天挣一二十元吧。现在我每天到各村转转,不图挣多少钱,就图给乡亲们磨磨刀,提供个方便。这十里八乡的,会磨刀的人快没有了。我想免费教几个徒弟,把这个手艺传下去,可是小年轻的,谁愿意学这个啊?出去打工一天挣二三百,磨刀一天最多挣二十元。可是这个手艺要是在我手里断了,也怪可惜的。我真想找个从内心就想学的。”贾以江有些无奈地搓搓手。

在聊城城区,一家饭店的老板有点无奈地说:“磨刀的师傅偶尔来一次,我们只好自己磨刀,磨的总不那么满意。刀钝时,我多想听到那熟悉的吆喝呀——‘磨剪子嘞,戗菜刀’。”

新闻推荐

观舞听戏休闲纳凉

□冯长禄杨秀萍报道徒骇河畔碧水荡漾,山庄桥下凉风习习。茌平县博平镇文艺爱好者每天下午都来到千岛山庄大桥下宽阔的空地上进行文艺“汇演”。吹拉弹唱、歌舞戏曲样样齐全,在...

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