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诉调对接 定分止争

山东法制报 2015-08-10 00:00 大字

近年来,茌平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完善诉调对接网络,明确内部工作流程,有效整合院内外解纷资源,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诉调对接中心服务功能变多元

今年以来,该院积极搭建诉前纠纷调解平台,建设了集诉讼服务、诉讼辅导、立案登记、诉调对接、涉诉信访等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在诉讼服务中心和5处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设立了诉调对接中心,诉调对接中心设指导分流室、人民调解室、法官工作室、司法确认室,实现了诉调对接工作的规模化、系统化和常态化。在院内选任1名资深法官担任中心主任,合理调配内部人员,让擅长调解的法官和辅助人员从事专职调解。从外部聘请一批律师、法律工作者、各行业调解中心骨干及社会贤达作为专职调解员,采取业务指导、调研座谈等方式提高其调解能力,明确工作职责,并提供办公保障和生活便利。

“6个月不发一分钱工资,家里还有得癌症的老人,让我们怎么活下去?”2015年8月10日,某工厂因房地产开发,开发方和发包方拖欠153万余元工资和160万余元材料费。工人长期自行垫付生活费,其中两人家中还有患癌症的病人。他们索要工资未果,便采取了过激行为,一气之下准备跳楼自杀,现场还有136名民工准备进京上访。

接到县委紧急通知后,该院诉调对接中心的法官和来自县劳动局、信访局、建设局的3名专职调解员迅速赶赴事发地,与其他部门领导在供销社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处置方案,向县委出具了书面调解建议。 4天后,县供销联社先行垫付第一批工资款53万元,直接发到农民工手中,后又陆续付清农民工全部欠款,解决了一起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

该院诉调对接中心自建立以来,调解诉前纠纷 108起,调解诉中纠纷 8起,当事人撤诉28件,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效果,减少了疑难案件和信访工作带来的压力,成为法院的“减压阀”和“过滤器”。

完善机制解纷网络全覆盖

近年来,茌平县委政法委牵头设立和完善了各行业调解网络,成立了由县领导为组长、政法机关和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各行业调解网络优势互补、协同解决社会纠纷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全社会参与的大调解格局。

为了配合村内发展个体企业, 2010年茌平县肖庄镇 5名村民将自身承包的50亩土地通过村委会转包给其他30人,供其建立木业加工厂使用。 2015 年转包期限已至,承包人拒不返还土地。 5名村民来到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准备立案,声称法院若不能帮助其成功收回土地,将到北京上访。

该院诉调对接中心当即与村委会、镇政府联系,发现案件事实清楚,便多次组织双方及村委会成员、管区书记到现场勘验,走访相关人员核实情况。 3日后,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就返还土地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握手言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该院还结合审判实际,对纠纷进行分类或个案剖析,以专题报告、白皮书等形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等进行报告和反映。今年以来,全院共发出司法建议 15份,反馈落实率达100% ,得到了县领导的批示肯定。

明确流程调解机制更精细

该院不断明确内部工作流程,逐步建立起内外衔接、科学精细、繁简分流的诉调对接机制。首先,将起诉立案的当事人引导至指导分流室,按照“四心工作法”的要求接待。在阐明诉讼风险“五笔账”之后,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委托、委派有关调解组织调解;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案情简单的分流至法官工作室速裁快审,案情复杂的导入诉讼程序转业务庭审理。

该院全力推进诉调衔接,畅通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法院司法确认的协调机制。对经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的,司法确认室专门负责审查、确认工作。

2014年,8岁的东东(化名)在湖边骑车时不慎掉入湖中溺亡,其父母向县委、县政府索要巨额赔偿款,并多次纠集亲友闹事。县委协调景区、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在信访大厅接待东东的父母,法官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法律释明,明确指出东东在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其他相关部门则从心理疏导、人情世故等角度与其进行沟通。经过3天的耐心调解,最终促成调解方案。随后,该院及时进行了司法确认,将赔偿款亲自送至东东的父母手中,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王希玉  刁萌萌

新闻推荐

男子酒后持凶器入室劫持母女俩 母女俩机智脱险后男子欲自杀,经民警劝导主动交出刀具

案发现场及嫌疑人被控制。民警供图本报聊城1月日讯(记者王尚磊)9日晚,茌平县发生一起劫持人质案件,一名男子持刀和电棍入室劫持了一对母女俩,所幸母女俩机智脱险,经民警劝导,男子放弃自杀念头,被...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