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标准考量下的“杜郎口”
杜郎口中学孩子的一堂英语课点击查看原图讲台被铲掉,讲桌被搬去,老师被要求“闭上嘴”,讲课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四面墙全变成黑板,学生们讲课的时间甚至远远超过老师讲课的时间……十五年前的那场教学改革,改变了杜郎口中学以及数千名学生的命运。有观察者赞其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风暴眼,却也不乏“就是一个秀场”的批判之音,这就是杜郎口中学。茌平县委、县政府在红头文件中高度评价“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二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但当杜郎口的孩子步入高中去直面高考分数时,老师们却不得不意味深长的嘱咐一句:“孩子,你要适应高中。”
课堂上睡觉逼出的课改
挂有“杜郎口中学学术交流中心”牌匾、斥资1700万打造的七层大楼,坐落在杜郎口中学这个镇级中学内。而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所以秩序混乱出名的“坏学校”。
改变发生在十五年前。
1998年,镇上小学联合校副校长崔其升走马上任,接过了杜郎口中学这个烂摊子,开始了一场日后扭转杜郎口命运的“教改”。
还未实施教改时,杜郎口在当地也是“名声”在外:教学秩序混乱,学生辍学严重,一个毕业班,入学60名学生,毕业时仅剩11人,几近到了将要被撤并的边缘。“那会儿孩子犯了错,我们要叫家长来,都是让家长先去派出所把孩子领出来再说。”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这样描述当时学校“师不像师,生不像生”的糟糕局面。“崔校长刚来时,经常到各个班听课,发现课堂上的孩子们积极性很差,有一次,他就坐在一个同学旁边听课,而这个孩子却睡着了,校长问他为什么上课睡觉,孩子说反正听不懂。这件事对新校长的触动很大,他回来就跟我们讲,要想办法让孩子们活跃起来。”在张代英看来,这就是当初教改的起点,很简单,只是为了不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再睡觉。
于是,一场破天荒的做法在杜郎口的校园里上演:让老师走下讲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老师闭嘴,让学生开口。提起当时为何有勇气这样干,张代英说,“底子实在太差了,已经低的不能再低,只有改,不改,肯定死路一条,改,或许还能活,而家长们也没有干涉,因为他们也没得选择。”奇迹的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影响到考试成绩,反而还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至少在杜郎口师生的眼里是如此。
如今,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远道而来学习“杜郎口模式”,6月27日记者采访时,就有来自内蒙古、北京、广东的中学教师团前来参观取经。
教育不应只是分数
取经者们的直观印象多从这里学生们的外在表现开始,“很主动、很自信、口头表达能力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很好”,已是第四次前来取经的李霖感慨,“这才是素质教育”。
李霖在内蒙古一所县城中学教了27年的数学,可他越来越困惑,孩子们为什么一级比一级难教。“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儿手机,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他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升学,进而最终影响到生源,为此,学校意识到了必须要教改,派人外出“取经”,此前先后学过洋思中学、衡水中学,目前引进“杜郎口模式”已近一年。“但还没有学的像模像样,可能不论从生源还是改革时所面临的境况,我们都和杜郎口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没有勇气去放手一搏,不得不慎之又慎。”
茌平一中是杜郎口中学所在县城最好的高中,全县包括杜郎口在内的16所初中,都以考上一中的升学比例作为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依据。“杜郎口每年大约有三四十位学生能考入一中,这些孩子跟其他初中上来的孩子的确不一样,尤其是在高一的时候,这种差异很明显,杜郎口出来的孩子特别爱表现,组织活动的能力、表达的能力都很强。”茌平一中高一年级(17)班班主任李彦海说,自己班上3个杜郎口上来的孩子,都有这种特点,其中一个还是班长。
在杜郎口的管理者看来,更是如此。“去年茌平县四所高中联合参加的一场演讲比赛,12名选手,有7个是杜郎口的孩子;我受邀去茌平三中参加他们的运动会,一看站在第一排领操的全认识,都是杜郎口的……”提起这样的事例,张代英能举出好多。杜郎口模式下走出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更优秀,为了回答人们这个疑问,杜郎口的管理者也尝试着做一些跟踪检验的工作,主要是对孩子们升入高中后的表现做一个跟踪观察,由杜郎口的徐利老师负责实施这项工作。
“根据连续几年的跟踪情况来看,杜郎口的孩子升入高中后,确实在综合素质上更为突出,他们很自信,积极参加学生会和班委职务,表现活跃,而且自学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都很优秀,不能否认,杜郎口的模式更多的培养了学生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而这些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远比分数重要的多。”徐利手里有一份《跟踪发展情况报告》,上边密密麻麻记录着的多个个例和数据,以此来证明杜郎口模式的价值。
刘美菱已从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步入了职场,2005年她从杜郎口读完初中,升入茌平一中。“那种教学方式,让我上课的时候心情总是很兴奋,一想到自己去讲,那么多同学还有老师围着听,我就得格外努力去提前预习准备,这样下来,学习的效果要比之前光听老师讲好得多。”刘美菱说,杜郎口的模式或许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人的影响会很大,而不仅仅是分数。
分数指标下的争论
成绩、升学率终究还是“第一指标”。几乎所有的人在了解杜郎口模式之后,都会毫无例外地问一句,“杜郎口的升学率如何?”在这个指标面前,当地两所高中给出了不同的评分。
大部分从杜郎口毕业的学生会升到茌平三中读高中。2010年,茌平三中做了一个实验,这项实验的结果最终被杜郎口的管理者用来说明杜郎口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习惯,而且还能同时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当年,在新入学高一年级的10个平行班中,每个班约50人,杜郎口来的学生被按升学成绩均匀的分入其中4个班(称作“改革班”),每个改革班中有近50%的学生是杜郎口的,而且改革班的任课老师一律被要求采用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对其它6个班的教学方法不做要求,可以自愿选择。“后来这6个班都采用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一个学年后,在内部的考试比对后,发现4个改革班的平均成绩要比其它6个班的平均成绩高出20多分。”茌平三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韩士义介绍,课改会不会影响到学生考试成绩,这成了高中课改的一个瓶颈问题,但经过这次实验,我们觉得杜郎口模式完全可以借鉴来进行高中课改。
这次实验的结果更加增添了杜郎口教育工作者的自信,他们也做了更多的统计数据来阐明,杜郎口模式对学习成绩的帮助。然而,茌平一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对这场实验有自己的看法:一年的考核,中间会有很多不确定的人为因素,更何况他们仅仅在内部做了对比,假设如果用那4个改革班的平均成绩来和一中比,我相信,结果一定就不会如同现在这样乐观。据这位老师透露,事实上,他也关注了那次实验,而实验的结果证明,即使是改革班,也不及自己在一中所带的一个普通班的成绩。
茌平一中高一年级主任董玉奇认为,“杜郎口孩子的能力是出色的,那种学习模式下,孩子们所掌握的知识也相当牢固扎实,但在高考面前,这种模式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效率太低,进度太慢。”董玉奇介绍,自己也曾到过杜郎口学习,但最终发现,这种以孩子为主的自学方式如果放到高中来,会因为高考大纲中繁重的考点以及高中知识更深的深度,而难以适应。“按照高考的要求,我们也许不得不在一节课讲完10个考点,但按杜郎口的模式,学生们一节课也许只能讨论学完两三个考点,这样的进度会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事实上,这几年来看,杜郎口的孩子在高考中的表现也并没有因为这种模式而格外出彩。”但董玉奇总结说,差的不是杜郎口,而是高考;迫切需要改的也不是杜郎口,而是应试教育,因为杜郎口是在真正的培养有能力的学生。
妥协
杜郎口中学最终还是选择了部分“妥协”。
在杜郎口课堂上,孩子是自由的,可以随时跟同学大声讨论,可以随时走到黑板前给同学讲自己的观点。经过初中三年这样的培养,他们已然养成了习惯。但升入高中后,这种曾经在初中被视为“优秀”的习惯,却变成了新师生眼中的“没有规矩”,这一度让杜郎口的孩子感到难以理解和迷茫。“说句实话,我们的孩子进入高中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很苦恼,回来给老师诉苦啊,课堂没有举手就站起来发言被训斥为‘不礼貌、不尊重老师\’;课上不能随意讨论,都不能交头接耳,教室里就有摄像头;和同学一起商量讨论问题,却遭到拒绝……”从升入高中的孩子口里,杜郎口的管理者和老师们也意识到了什么,但他们却不知如何有效应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似乎已经超越了自身能力所及。
茌平一中一位老师直言,“我们要求的是要统一,要守纪律,上课随意说话,即使是在讨论问题,但也会影响他人学习,毕竟最终要面向高考,分数很难说明什么,但分数能左右甚至决定很多东西,在这件事上,没人敢不慎重。”“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在孩子们初三毕业的时候加上最后一课,告诉他们一定可以很好的适应高中,并提前给孩子们打预防针,讲清楚在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在杜郎口的时光是不一样的,他们应该学会去积极对待。”张代英说着这话,多少显得有些无奈。于是,杜郎口中学的孩子们毕业时都会听到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孩子,你要适应高中。杜郎口中学认为这是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但他们并不认为杜郎口模式就该止步于此。“高中还是放不开手脚,不敢去迈步子尝试,其实杜郎口模式是可以很好推广的,假如我们要再有一所高中、一所小学,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使用杜郎口模式培养学生,直到高中,我们一定会证明杜郎口模式的巨大价值。”徐利甚至还认为“杜郎口教给孩子的东西,是可以受益一辈子的,等走上社会就看出来了。”
新闻推荐
一张张小学生号啕大哭的照片,把山东茌平县贾寨镇中心小学推上了风口浪尖,网络上出现近乎一边倒的讨伐——“洗脑”、“精神传销”、“逼迫性表演”。 &n...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