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品质
●王兴海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爱上了读书,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师范毕业我被分到一个乡村中学,乡村的一个小书店卖给了我不少的书。我至今还记得书店那位中年服务员从书架上拿下那套四本的《基督山伯爵》递给我的时候的情景。我当时的确是从服务员手中捧过来的。当时我只挣30多块钱的工资,在学校里一份菜只有一毛钱、两毛钱,一套四、五块钱的《基督山伯爵》占有多么大的分量啊。
我的村离茌平县城40华里,骑自行车去茌平县新华书店买书是那时经常不断的愿望。一本《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我在书店的楼梯上看半天,久久不愿放下书回家。为了一套《战争与和平》,我算计了又算计,梦了又梦。买了它,看它的心情是庄严、愉快又矛盾。确如拿到一个美味无比的食品,想一口吃下,又舍不得一口吃下,只有一点点蚕食,多享受一会是一会儿。
1984年我上了教育学院中文系,对书的了解更多了。感觉一大抱的书都涌到胸前,读书读得不想去上课。两年后,我被分到禹城第六中学。我打听到禹城文化馆的图书室可以办证借书,如获至宝。办了证,几乎每天一借,不惜来回骑60多华里的自行车。一些大部头的外国名著大都在这时候读的,像《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莎士比亚戏剧集》等等。巴尔扎克和莎士比亚曾叫我痴迷。
后来工资高一些,买书多了,想看的、有保存价值的书想买就买。这时候把自己认为好的书都买到手中。两个书橱盛不下,就放得到处都是,此时好像不是只为看它们了,是出于对它们的喜爱、对它们的占有。自己感觉把中外名著读遍了,开始转入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获茅盾文学奖的书大都读了,当时有影响的长篇也读,有的刊物数年都一篇不落地看。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有人用圆表示过自己的知识,圆越大,与外边的接触就会越多。真是这样的,书越读就越觉得读得少;越读,就越觉得有读不尽的书。
现在我已过完大半生,看现在的苗头,恐怕得一生都得爱书了。不为功利,不是做样子,是无名的喜好。也是一种需要吧,像吃饭一样。
吸引我常读、研读的有这么三本书:一是《古文观止》,一是《鲁迅精品选》,一是《红楼梦》。
它们有的是文笔优美,有的是思想深刻,有的是深奥磅礴……鲁迅先生是我最佩服的,无论他的小说,还是他的散文、杂文,都让人感到无法逾越。他的作品有那么多的精品,举不胜举。总感觉他的思想,他对问题的思考不同一般,他表达了让你自己难以表达到位的思想和感情。我的情绪有一点悲意的时候,就愿意读他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等;有想辩论的情绪时,就想读他的《文学和出汗》、《拿来主义》、《“友邦惊诧”论》等;想读小说精品的时候就读他的《阿Q正传》、《祝福》、《药》等。
头脑放松的时候,有几天不读书的时候,就想读古文,读《古文观止》里的优美、深刻的散文,如《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出师表》、《岳阳楼记》……它们不仅文字优美、思想深刻,还能表达一种熨贴的情绪。我就想,这些作品就是历史之水淘出的颗颗金粒,多少年了都还闪闪发光。
《红楼梦》是一块历史上的文学巨石,是一颗巨大的宝珠。每读一遍它,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觉。《红楼梦》真是包罗万象。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建筑学家……无不在《红楼梦》里找到可研究的内容。
读书读文笔、读思想。好的文笔使你愉悦,深刻的思想使你思考、长你的智慧。这三本书,特别充实了我的生活。
读书是一种品质,读书是一种责任。让我们把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吧。读政治书,使我们增强政治敏锐感;读哲学书,使我们思想深刻;读文学书,使我们增加自身修养;读历史书,使我们厚重;读科学书,使我们明理;读专业书,使我们成为行家。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可书能造就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优秀品质的人,一个高雅气质的人。
一个读书的民族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
新闻推荐
10月14日,茌平县人民法院“平安特派员”来到茌平县北关小学,为全校师生作法治报告,由此拉开了“2015年秋季法治报告会”的序幕。该院少审庭庭长董辉结合审判实践,就如何预防...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