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整洁 乡村更美丽 全新的昭觉让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当你走进昭觉县城,你会发现城市靓丽了,乡村更美丽,更重要的是全民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提高了。这些都是大力气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效。不光是城市更靓丽了,农村的环境也有了大变化。近年来,昭觉县坚持功能配套与移风易俗相结合,以“三建四改五洗”、“四好家庭”创建、“七个一批”等为抓手,改善彝区群众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过健康文明新生活,并取得明显成效。
整治工程尚在进行中,但市民通过整治后的效果图已经看到一个全新的昭觉。
文/图 本报记者 杨玲玲
今年彝历年,不少在外务工的人员回到家乡昭觉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昭觉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的巨大变化。
当你走进这个有万余人口的小县城,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原来光秃秃的城市道路两侧新种植了2米多高的行道树,沿街灰蒙蒙的房屋正在进行大面积光鲜亮丽的粉刷装饰。再看农村,干净整洁的道路,青砖白墙的房屋。城市靓丽了,乡村更美丽,更重要的是全民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提高了。
这些,都是该县大力气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效。
立面整治
县城换新装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昭觉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里也是县城最繁华的路段。
来自泸州的董女士在纪念碑附近做生意余年了,在她的印象里除了年纪念碑附近的房屋进行过一次风貌整治外,之后的余年县城风貌再无发生变化。而受风雨侵蚀,原先整治过的房屋也已破旧,看上去没有生机和朝气。
今年6月,董女士的门市前方种下了一排行道树,那挺直的树干,翠绿的枝叶,让城市生机焕发。接下来,人行道上搭起密密麻麻的脚手架,高度直达每栋楼顶部。此时,董女士才知道昭觉县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这也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一大契机。
昭觉县是全国彝族人口大县,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昭觉城,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
此次昭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共投入4千余万元,主要对昭觉县新城镇解放路和交通路(昭觉大桥至团结桥),临街的套房屋进行维修改造。改造建筑面积平方米,改造供电、供水线路米,风貌改造平方米等。
这次棚改综合整治定位是:在外观上具有彝族特色的仿古民居建筑。提出“传统中兼容现代,在同质中求特色”的口号,让棚改的成果既符合昭觉的地域风格,又有自身的标识度;既体现传统建筑的意蕴,又在传统中保留现代特质的延续能力。
棚改通过整体色彩意象的统一与符号抽象化装饰载体的植入完成。风貌载体符号携带着文化含义,通过高频率的重复出现,使空间呈现出所需要的风貌特质。
同时,通过增加城市绿化配置、更换人行道铺装、树池、景观小品等手法,以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景观质量。
目前,整治工程尚在进行中,但市民通过整治后的效果图已经看到一个全新的昭觉。
三建四改
农村大变样
城市的环境变好了,那么农村的环境又怎样呢?
昭觉县城北乡洼古村村民瓦其以角是一名建卡贫困户,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他这两年与妻子双双外出打工,每年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在瓦其以角的印象里,村民们都有散放家畜、家禽,粪堆、柴堆胡乱堆的习惯。加之村里的卫生没人管,村民们的生活垃圾随手往路边、河沟倾倒,环境卫生有些糟糕。
但就在前几个月,他们夫妻俩回村后发现:水泥路面的村道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的房屋里外刷得雪花白。村民的房前屋后看不到杂物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棒,给人以丰收富足的喜悦感。
一打听,村民的环境变化主要得益于政府正在开展的“三建四改五洗”活动。其中:三建是指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四改是指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洗是指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
而像瓦其以角这样的建卡贫困户,在实施“三建四改五洗”过程中,政府还每户给予1.5万元的现金补贴,并发放储物柜、餐桌、电视、洗衣机等实物,彻底改变贫困户原有的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个人修庭院、改厕、改厨由政府补贴,这么好的事情哪去找啊。领到相关补贴款后,瓦其以角与妻子一合计,把之前打工挣的一点积蓄也取了出来对原先的房子进行了重新修葺,并新建厨房、卫生间和畜圈。
如今走进瓦其以角家,宽敞的堂屋地面铺的是浅黄色的地砖,门口有一鞋架进门得换拖鞋。吊顶不光有彝族图案还有变幻的彩灯,室内电视、音响、沙发一应俱全,女主人还亲手绣了一幅八骏图挂在墙上作装饰,格外打眼。
瓦其以角笑着说,今年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已经甩掉贫困帽子了。
(下转A版)
■记者手记
从年货变化看彝族地区村民新生活
彝历年临近,在外忙活了一年的彝族同胞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家过年。那些五花八门的年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彝族地区村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月日,记者在昭觉县城北乡洼古村采访时发现,近年来该村村民的消费在逐渐升级,他们也追求有质量的新生活。
对于彝族同胞来说,彝历年是他们最盼望最隆重的节日。这期间,办年货可是每家每户的大事。辛勤忙碌一年到了这几天,除了要买肉、买菜、买糖、买酒、买新衣,还要给家里添置一些如汽车、电脑、电视等大件商品,让全家人高高兴兴过年。
洼古村合洛组村民,现年岁的黑吉拉古,今年买的年货与别人不一般。前不久他从打工所在城市上海,花了近千元钱买回一台监控设备帮老父亲照看家务。黑吉拉古说,有了这台监控,父亲坐在堂屋里也能查看门口院落的安全情况,这样他们夫妻俩在外打工也能放心些。
而黑吉拉古的妻子前几天去县城购置年货时,除了买肉、买菜还专门给自己买了2双橡胶手套。她说彝族妇女很勤劳,除下地劳作还包揽了全部家务,到了冬天特别伤手。如今,大家外出务工挣钱了,彝族妇女也舍得保养皮肤、打扮自己了。
黑吉拉古夫妻的消费观念和生活变化,只是彝族地区人民群众收入提高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彝区百姓通过外出务工、发展生产、自主创业,不再走靠天吃饭的老路,而是拥有多条发家致富的捷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新闻推荐
数十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等送温暖,累计捐款捐物达十余万元【人物名片】达州市渠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张经国,从警16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政法干警、优秀共产党员,他爱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