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 你们好样的
在凉山州昭觉县,有一个叫尼地乡的地方,那里距离县城60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幅员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500人。
那里,由于道路交通条件差,村民种植方式传统,全乡3个村580多户中,超过四分之一被确定为***贫困户。但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一直在努力地甩掉贫困的帽子。这是记者日前在当地采访时的真切感受。
10月17日,尼地乡***劳动技能培训班开班。此次活动由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四川华西集团和四川省建筑技工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培训内容主要是砖砌体的砌筑操作方法、墙体连接、砖柱的砌筑等,针对当地劳动力技能低下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
预计上午9点钟开始的培训,村民达久日古8点30分就赶到。他告诉记者,自己住在10多公里远的地方,为了赶上这次培训,他不到6点钟就起床,走了将近3个小时的路程。
刚刚领到培训资料的村民俄底科日激动不已。他说,由于自己没有技术,几年前家里修房子,还专门找了雷波县的工人,工钱就花了好几千。希望通过培训能有一技之长,以后不仅可以给邻居帮忙,还可以就近打工。
青年妇女倮伍阿木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在哺乳期的她,不顾家人让她休息的劝说,硬是带着孩子来听课。她说,现在国家的帮扶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也该努努力,光想着伸手向国家要,这辈子也不会过上小康日子。
采访的时候,记者听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因为自然地理条件差、个人缺乏技能或身患疾病等原因,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贫穷。但贫穷对一个人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而不自知,穷不思变,安于现状。从尼地乡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精神。老乡们真是好样的!
当前,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四川省面临着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省情,贫困地区及贫困群众要实现全面同步小康,仅仅依靠“输血”自然不行。我们更加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能在帮联单位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书写自己脱贫的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周严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年,昭觉县纪委切实加强基层纪律审查工作,全面消除乡镇执纪审查“空白”。截至目前,乡镇执纪审查覆盖率达%。约谈督促“压责任”。针对部分乡镇执纪审查工作滞后、成效不明显问题,由县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