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所地”的尼木措毕仪式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4-27 18:20 大字

曲比威则毕摩和他的毕惹徒弟们。 尼木毕摩曲比威则正在作毕。 “沙玛理”入棺椁。 青棚下作毕。

□文/图  特约撰稿  俄木日布

“送祖灵”,彝语称“尼木”或“措毕”,是凉山境内最为普遍、最为隆重的盛大祭典。凉山“什扎”、“依诺”、“阿都”、“所地”地区的尼木措毕仪式大同小异。

彝族山歌有这样的唱词:“深秋叶黄时,山顶上的白杨树叶在山风的吹拂下颤悠悠抖摆着,仿佛失去的亲人向你招呼诉说衷情……勾起了撕心裂肺的亲情。”尼木的时节,也是彝人思念的季节。树叶黄了还会绿,人死了尼木后灵魂真的会到“上方有山好放羊,山下有山好居住,寨下有坝好耕作,坝中有地好赛马,坝下沼泽好牧猪……”的和谐富饶祖界么?虽然从记事起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场尼木仪式,但这个疑问还是一直伴随着我。

去年彝历年前夕,我又参加了在西昌高枧举行的曲比史聪家尼木仪式,这次多多少少让我混沌的心里有了一些答案。  

邂逅曲比威则毕摩

“祭品随尔去,祭品随尔时,谷魂留人间;灵牌随尔去,灵牌随尔时,寿禄留人间;繁衍随尔去,繁衍随尔时,育魂留人间,子孙更兴旺。牺牲随尔去,牺牲随尔时,畜魂留人间,五畜更兴旺;神座随尔去,神座随尔时,仪式留人间,灵牌乐融融……”

《指路经》里的唱词在曲比威则毕摩的引唱下,三个毕惹(毕摩的徒弟)齐声跟唱,如山泉叮咚似松风阵阵,又像来自天籁般的梵音,随着清晨烧“净石”火的烟雾弥漫开来,敲击着参加尼木仪式的每个人的心灵。令人虔诚中云里雾里飘飘然,仿佛亡灵就在身旁,在毕摩大师的感召下,正准备走入梦想中的祖界……

不止一次听过曲比威则毕摩的作毕,但一次更比一次神秘,一次更比一次让人难忘。彝谚说:“君长的知识上千,德古的知识上百,毕摩的知识无数计”,我对毕摩的敬仰之情源自父辈们的耳濡目染。我老家在昭觉县三合乡三合村(原解放沟区三合乡),尼木仪式历来都请本土沙玛曲比家的毕摩主持。原因很简单,长辈们说毕后顺趟,以至后来每次尼木都从德昌赶到昭觉,千里迢迢请三合乡三合村日子社的曲比威则家的毕摩来主持尼木仪式。

20年前威则毕摩还是个毕惹,随他父亲到我家时还有些害羞,低起头不敢大声学作毕。而今眼前这位41岁的他,早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古铜色的脸上写满了故事,头顶黑毡法帽,手持法器,看上去让人感觉到神秘中有些威严。他一次次领着毕惹们远望“兹兹朴乌”的方向,“送走”一个个归祖的魂灵……他自然成了人们心中的大师,尼木的行家。“毕摩阿普(对毕摩的尊称),咋农村包围城市了嗦,名气又在州府绽放哦……”我笑嘻嘻与威则毕摩打招呼,他也客气地边乐呵呵向我问好边敬上了一杯酒。

威则毕摩说,他家祖祖辈辈都为人作毕,在昭觉还是小有名气的。彝人讲究作一次尼木,看一回五谷是否丰登、牲畜是否昌盛、人丁是否兴旺。和了顺了,毕摩的功德也和这家人的兴旺联系在一起。他父亲已去世多年,世袭毕摩这个重担只有他来担当了。从15岁开始学毕摩的他,现在已有12名出师的毕惹了,眼下跟他的毕惹是其长子和两名侄子,毕惹一般学两年就可出师。他对我开玩笑说,他这个毕摩虽后继有人,可毕摩这差事苦得很,毕一场要熬更守夜几天几夜,一根“灵”牌的辛苦费才400元,毕摩一点毕惹一点就分完了,哪比得起种烤烟和出门打工每月挣几千元实在呀……“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一种修阴功的行为哈,吃不了亏打不了堆,尼木的季节请的人多得很。这不,又上州府来了咯……”威则一脸乐观幽默地说。

说到尼木,威则告诉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样都少不得。从胡椒、八角、羊毛到牛、山羊、绵羊、猪、鸡等都十分讲究,要用心找齐,用时能立马拿得出。还有高山上的“阿金树”枝叶(红子树,俗名救粮树。象征子孙兴旺,彝族尼木措毕时都用它作毕桩和毕枝,意寓金桩金枝),要用几背作“毕桩”、“毕枝”……

彝族有句谚语叫:“父欠子债当推娶妻成家,子欠父债要数祭祖送灵。”作为后代,应当将对祖先的崇拜置于首位,安葬祖先、祭祀祖先、给祖先送灵是后辈子孙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于是有了彝族众多而频繁的“尼木”仪式。

彝人相信灵魂附于形体,也可以脱离形体而存在,人活着时,灵魂可经游离形体,人到死后其灵魂即亡灵还将继续存在,并分为三魂存在,且三魂都有着不同的归宿和存在的形态,其中一魂守在火葬地或坟墓上,一魂归祖界与祖先相聚,一魂守护家中供奉的祖灵位上,三魂中无论哪一个灵魂安适与否,清洁与否以及受到相应的供奉程度,都会影响和左右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

此三魂等到给予祭祀送灵后,便会合一体回归到祖界与祖先们一起生活,所以彝人都要在每隔三代就要进行一次送灵归祖仪式,即把死去的祖先的三魂进行祭祀合一后送到祖界。(下转A15版)

新闻推荐

精致的银饰让着装人更加妩媚动人上接版作为一种有形的

精致的银饰让着装人更加妩媚动人。(上接A13版)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文化,彝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昭觉彝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很多图纹、色彩也吸收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