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昭觉的村小 留住了老师留住了学生

四川日报 2015-03-12 10:27 大字

昭觉县共有34所村小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源回流,不少学校回流人数达到上百人——

3月10日,天阴沉沉的,记者乘坐汽车在山路上蜿蜒前行许久,到达了昭觉县阿并洛古乡瓦阿莫村瓦社小学。学校位于悬崖边,远远看着像悬在半空中,大风吹得窗子呼啦啦作响,两个土砖房教室,乌压压地挤满了学生,曲比史古老师正在上课。

“从最初登记在册有30个学生,实际到校只有4个,到现在满当当的94个,真是费了不少功夫。”曲比史古说。

在整体生源从乡镇向城区集中、高山向平坝集中的趋势下,昭觉县却有34所村小出现逆增长。在教育资源和学生都在向城区、重点乡镇中小学倾斜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又将给教育带来什么?

□本报记者 钟美兰

现象

老师沉下心学生回流

2004年11月,曲比史古到校报到的那一天,村民不耐烦地挥挥手:“我们不要老师,你赶紧走。”

深入了解得知,瓦社小学距离县城20公里,不通路,不通电,老师常常把孩子扔在教室里不管,虽然登记在册30多名学生,但到校只有4人,这与瓦社小学的地理位置极不相称——阿莫村约有1200人,还辐射了附近三个村。“老师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啥都学不到,还不如回家帮忙干活。”村民勒日且尔说。

为了消除村民顾虑,曲比史古承诺每天按时到校。

由于居住在县城,曲比史古每天早上6点出门,徒步三个小时到校,9点开始上课,下午4点半下课,九年如一日,刮风下雪从不间断,村民渐渐被他感动,把孩子送进课堂,学生增加到50多个。

2012年8月,昭觉县要求全县所有校长周日至周四晚上必须住在学校,曲比史古从此吃住睡在村里。村小的课一般是上10天休息4天,可是往往他只休息两天,剩余两天用来家访。“曲比老师这么负责任,我们有啥子理由不让孩子读书。”勒日且尔说,他家两个孩子都在村小念书。

仅这一年,瓦社小学学生增加到90多个,往后人数一直保持稳定。

库依乡则觉村因为教师土比日色的到来,也迎来了学生的回流。

“老师上课时间把孩子晾在教室,自己出来打牌聊天,一到放学,跑得比兔子还快。”村民阿西说古说,家长们都把孩子送往6公里外的库依乡中心校或者10公里外的瓦托小学,他也想把孩子送走,可无论到中心校还是瓦托小学,路途都增加一倍,孩子年纪小,实在不放心。

土比日色来了后,村支书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你保证上课时间,不要迟到早退,我把孩子都给叫回来。”

土比日色说到做到,他住在县城,车程一个半小时,他买了个微型汽车,每天准时到校上课。“很认真负责,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阿西说古说,老师教学认真,孩子成绩有长进,离家又近,自然乐意把孩子从中心校转回来。目前该校人数稳定在100人。

追问

学生为什么愿意回到村小?

2014年秋季学期数据显示,昭觉县共有34所村小出现不同数量的生源回流,不少学校回流人数达到上百人。“按照村民人口计算,部分学校达到满额,也就是说,村里适龄儿童应读尽读。”昭觉县教育局局长吉色方森说。凉山州教科所所长刘达贵认为,要让孩子留在当地读书,教师依然是第一因素。

昭觉县教育督导办副主任正土说,教师变得敬业,与昭觉大环境改变有关。2012年8月该县进行教育作风整顿,处理了80名工作不在状态、教学成绩差的老师,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昭觉建立了一整套教师考核激励机制,督导办对学校不定时巡查,一旦发现老师上课时间不在校两次,将被就地免职,农村教师教学质量取得片区前三名,将获得考调进城区的资格。去年,该县有几位教师绩效工资被扣,处罚额度为5000元至8000元,同时也有80多位优秀老师获得了奖励表彰。

刘达贵认为,村小条件逐步改善也是教师变得敬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三年,昭觉县修建和改善校舍项目有120个,资金总额1.7亿元,其中村小项目58个,资金额2048万元。

土比日色刚到村小时,房子破烂不堪,坐在教室里就能看到天。后来,县教育局拨款15万元对校舍进行了修缮,如今三间教室被粉刷成了白黄色,房顶盖上了青瓦,还配上了电子白板,教学直观明了。

曲比史古也将教室进行了重建。去年,他从家里拿出8万元修了三间砖房,此外,来自半坡公益组织等的爱心人士也先后拿出4万元硬化教室地板,修整操场和厕所。吉色方森说,由于爱心团体倾向于捐赠和资助村小,对于愿意帮助村小的志愿团体,该县无条件支持。据了解,2014年,昭觉县由志愿者团体捐资建设的村小一共有14所,资金高达500万元。

未来

如何让老师留得更久?

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说,因为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条件较为艰苦,要让山区村小老师待得住留得下,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工资要给够,不能让山区老师与城区教师待遇相差太多;第二,要让山区老师有奔头有想头;第三,情感上愉悦。“昭觉现象至少满足了两个条件,有奔头有想头,长期的情感愉悦。”纪大海说,昭觉激励制度设计满足了教师刚性需求和人性化关怀双重方面,而与当地居民和志愿者团体的和睦相处,也给山区教师带来长期的情感愉悦。

学生回流,让老师们看到希望。“我知道县上对优秀村小教师有优先考调政策,但是我要再干6年。”曲比史古说,他想把瓦社小学建成一个完小。“不仅要留住曲比老师,还要留住其他老师。”吉色方森说,瓦社小学处在悬崖边,又是风口,孩子坐在教室里太冷,但是具体是建一至三年级小学还是完小,还需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评估才能做出决定。

新闻推荐

大凉山盛开脱贫之花

“十二五”期间凉山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7.7万“房子从茅草房变成了崭新的砖房,进村的道路也越来越好。”5月11日,说起这几年来村里的变化,凉山州昭觉县龙恩乡塔普各则村村民阿无子拉感慨良多。凉山彝...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