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大讲堂”昭觉干部听讲三年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从严治党的新起点》。”3月12日上午,成都市委党校教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刘益飞,在昭觉县大礼堂为该县300多名机关、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上了堂时事课。
到此,昭觉县“每月大讲堂”已经坚持近三年。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什么昭觉县对“每月大讲堂”如此上心?三年来,“每月大讲堂”讲了什么内容?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有没有作用?
□本报记者 徐登林 文/图
穷底子与开眼界
“当年全县GDP总量19.29亿元,财政收入1.03亿元,总人口26.84万人,贫困人口达66422人。”至今,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仍清晰地记得自己2012年履新时昭觉县的底子。
如何摘掉穷帽子?这是子克拉格到昭觉县任县委书记之初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调研,感觉这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不在经济数据,而在人们的思维。”子克拉格说,彝族干部大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很多干部的第一学历限于大专、中专和高中,基本都是通过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拿到文凭。“2012年,经过昭觉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多次讨论,大家一致同意请外面来的专家学者定期给彝族干部开眼界。”子克拉格说,这得到了全县干部的积极响应,有人建议将这个开眼界的讲座叫做“每月大讲堂”。
3月12日上午,昭觉县教育局纪检组长吴德秀坐在大礼堂正中第五排位置,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的确是每听一次讲就开一次眼界。”吴德秀说,现在虽然拥有了本科文凭,但最早只是一名大专生,工作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只有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请名师与脑力锻炼
经过此前与昭觉县委组织部反复沟通,刘益飞的《从严治党的新起点》讲座确定在3月12日9时开讲。“但是,当天7时许,县委组织部的人就到宾馆将我叫醒,怕我睡过了。”刘益飞说,没想到昭觉县各方面如此重视此次演讲,县委书记子克拉格和县长杨昌林都早早来到了礼堂。
“好不容易请到这些名师,我们当然要用足时间挖到油。”昭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卜方舟介绍,从2012年5月9日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开始,到当天的《从严治党的新起点》讲座,昭觉县已经请来13名专家学者给昭觉干部授过课。“刘益飞教授讲,目前,党的自身建设贯穿一条红线——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备受世界关注。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认识到这一形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讲座间隙,昭觉县扶贫和移民局副局长拉马子塔告诉记者,该局去年发下去的扶贫款就超过2亿元,今年可能更多,以后,自己管理的项目款项从规划、报审、公示到决定、实施一定按照程序办理,不搞人情项目。“听一次讲座就相当于一次脑力锻炼。”子克拉格说,从2012年到现在,通过30多次讲座激荡,昭觉县很多干部关注政治、经济热点的热情高涨,大家的理论水平和指导工作的业务能力也有所提升。
责任田与摘帽子
“今天来听讲座的干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无论是农口的,还是教育口的,都要结合自身实际,以讲座学到的知识为指导,搞好自己的责任田。”在为当天的讲座作总结时,卜方舟向干部提出要求。
“2013年5月29日听《中层执行力》讲座,我意识到,昭觉县要发展,离不开像我这样的干部加强执行力。”基层干部马剑锋说,当年政府号召群众种核桃增收,短短两年时间,特布洛乡就新植核桃1.5万亩,待到核桃进入盛产期,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可达1万元,这对于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265元的特布洛乡来说,收入十分可观。
进礼堂听讲座,回单位谋发展。近年,昭觉县各方面指标都在提升。2012年到2014年,昭觉县GDP总量增加5.98亿元,财政收入增加5543万元,贫困人口减少21832人。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摘掉戴了几十年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子克拉格说,在“每月大讲堂”推动下,昭觉县干部的重教思维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
新闻推荐
央视连续三天报道《“悬崖村”扶贫纪事》,引发舆论强烈关注——5月25日-27日,央视推出《“悬崖村”扶贫纪事》,连续三集分别关注“出行难”“扶贫款使用”和如何精准“拔穷根”。报道中的“悬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