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新寨 建起新家园带来新观念
□本报记者 徐登林
“今天我养树,明天树养我”。1月5日,一进入昭觉县特布洛乡瓦曲村村口,写着这几个大字的牌子就映入记者眼帘。
2010年以来,昭觉县建成彝家新寨92个,7640户3.8万人受益。正如瓦曲村村口这个牌子所反映的,昭觉县彝家新寨建设,建起的不仅是新家园,更带来老百姓观念的变化。“群众建设家园、种树致富、过健康文明新生活的意识正逐步形成。”昭觉县县委书记子克拉格认为,“住上好房子”正带动当地群众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建设新家园
“过去老百姓大多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只能种荞麦、马铃薯和玉米,产量低,生火做饭靠就地伐薪,植被破坏严重。”瓦曲村村支书阿尔能土介绍,按照县上统一规划,瓦曲村彝家新寨建设在贫困户集中的拉达社。“左侧的厨房和右侧的畜圈已完工,4间正房正在装修,春节前可入住。”拉达社村民切吉一切热情地给记者介绍他家在彝家新寨里的新房,“政府补助了2.5万元。”
昭觉县彝家新寨建设坚持向贫困村倾斜。在规划上,注重科学选址,坚持就地扶贫与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相结合,规划到村庄、布局到村落、设计到农户;在建设上,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实行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两结合”;在资金上,构建政府投、群众出、单位帮、社会捐、银行贷的多元投入机制,捆绑使用涉农资金和各类帮扶资金,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