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孩子的教育最要紧两个儿子“旭日东升”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5-03 16:29 大字

年轻的夫妇准备外出打工积累创业资本。

人物:马超一家

越西县林沟村

午后,驱车前往林沟村。

从柏香营入口前行三四百米右转直行二百米左右,林沟村大气的牌坊就映入眼帘,村道干净,错落有致的彝家新寨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路旁一排排香樟树正在蓬勃生长。

离村活动室不远,一幢两层小楼煞是惹眼。楼上,年轻的男主人逗着女主人怀里的孩子,孩子如银铃般的咯咯笑声传了过来。这是一个年轻而幸福的家庭。

初见印象

“啃老”小夫妻的幸福

黑黑的脸,憨憨的笑,这是初见男主人马超的第一印象。

红色大门,宽敞院坝,三辆车就停在那里。一辆轿车,两辆玩具车,可谓“有车一族”。

看到我们的到来,女主人羞涩地招呼我们进屋坐,随即拿出两瓶饮料递给我们,客气地说:“不好意思,今天没有上街,家里没什么吃的,喝瓶饮料吧。”

看到陌生人到来,三岁的大儿子跑了出去,女主人怀中的小儿子用警惕的眼神望着,随即把头深深地埋在妈妈的怀里。

“孩子有点认生,平时调皮得很。”这是进屋来,女主人的第二句话。

男主人,马超;女主人,沙文敏;大儿子,马晨旭;二儿子,马晨东。两个儿子姓名取“旭日东升”之意。这是一个彝族家庭,这是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彝族家庭,仅从名字我们就能读到讯息。

“修新房总共花了20来万,除了我们打工挣的钱外,两边老人都帮补了不少。”说起建新房的事,马超很高兴。“以前,和父母一起住在老屋里,比较拥挤。彝家新寨建设后,我们终于住进了新房,第一步愿望实现了。”

道路坑坑洼洼,房屋破旧。这是林沟村给马超留下的最初印象。当年,18岁的他怀揣梦想外出打拼,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如今,他已26岁。

到过广州、浙江、江苏、山西,干过钢筋工、水泥工。

没有过多的赘述打工的辛劳苦痛,相反,打工过程让他记住更多的是幸福。

因为打工,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组建了家庭。

“娶她花了不少钱吧?”一旁的同事笑问。

马超笑了,“我们是自由恋爱,没有多少,只象征性地给了5万元,这次修房,老丈人还帮补了4万多。”

“老丈人、老丈母也是自由恋爱的,他们更能理解我们。”马超向我们透露这样一个秘密。

“我的父母也不重男亲女。”

小两口勤劳,两边老人帮扶。交谈中,这对有些“啃老”的夫妇幸福得让人羡慕。

相识感受

为以后的幸福奋力打拼

纵观房前屋后,并没有过多的东西。客厅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家具没有购置新的,茶几、沙发都是旧的,院坝里有一块空地,原本建猪圈的,但还没有建。

“建好房子后,准备在家里好好干一下的,前段时间准备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养猪的,但最终那几个人不干了,自己因为修房买车把这些年的积蓄用得差不多了,资金不够,一个人也就把这事先放下了。”

今年,马超在自己的5分地里种上了附子,又和父母种了200多株核桃,因为土地少,光靠地里的收入远远不够开支。

马超思量着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在村里村里的幼儿园读书,一个只有一岁多点。两个孩子先由父母带着,准备再去外面打几年工,积攒点资金再回来创业。

“那时,老婆在家管孩子,我可以安心心做事。”

多年在外的经历,让马超夫妻更加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小两口不喝酒不打麻将,闲暇之余就带着孩子去活动室打打篮球,看看书,或是到广场去跳跳舞,他们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孩子。

“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好的坏的什么东西都在学,我们想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养成好习惯,我们在外才能放心。”

大儿子每天回来,马超总是要问问学了什么,妻子总是要鼓励孩子表演学到的东西,每天经过村活动室时,马超总不忘指着“林沟村村民委员会”几个字,教孩子读上两三遍。二儿子还小,但一放音乐,总会手舞足蹈。

说起外出打工,看着两个乖巧的儿子,夫妻俩总有太多不舍。

挣了钱,家庭富裕了,就能为孩子的明天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四年,等大儿子上小学,一定回来!”小两口暗下决心。

三四年,核桃挂果,三四年,积攒创业资金,三四年,有理由相信,他们的生活会更好。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坤

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他们走在最前列——绵阳市十大创新创业先锋风采

范巍扎根绵阳创名品范巍,男,1981年6月出生,英国威尔士大学MBA硕士,拥有国家级专利30余项,现任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创业经历和事迹:范巍曾留学新加坡,拥有超过7年的光通信行业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