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真想为这里的百姓做点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西南商报 2016-05-03 20:16 大字

[摘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陈勇 李国华 罗斌 文/图

“以前在电视上对这里有一定的了解,但实地了解情况后,我们真想为这里的百姓做点事。”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格依村,陈刚说出了几位驻村“第一书记”共同的心声。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传说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这里有“文昌宫”遗址,更有“南方丝绸古道”的驿站遗迹和古道遗迹,给越西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尔赛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离县城60余公里,成昆铁路纵贯西部,典型的高二半山区,玉米、马铃薯、荞麦为农业主产,养殖业以猪、牛、马、羊为主。

越西县2001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进入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县,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在实施***工作中,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按照四川省委要求部署,选派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社务指导处副处长文建波、四川省云龙大厦公司陈刚、四川省农资集团胡鸿瀚、四川棉麻集团谢波、中农控股梁伟和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人事处廖灼等党员干部联系派驻越西县,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进驻贫困村真蹲实扶,建立扶贫帮扶机制,为帮扶村出点子、争项目,宣传方针政策,帮助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和同步小康进程。

初夏的尔赛乡,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迷人的乡村风景,无尽的绿荫掩映着整洁漂亮的彝家新居。美丽的大地上,香椿肆意地生长,各种野花争奇斗艳,勤劳的彝族村民在田里忙着插秧,笑语声声……

从去年12月份开始,几名驻村“第一书记”就带着自己的被子、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驻到这里的行政村,展开了新一轮脱贫攻坚战。

按照“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充分调查村情民意、宣传国家的法规政策、完善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和召开民主生活会、规划所在村的产业发展等等。尽管“第一书记”到尔赛乡仅有短短的半年时间,彝乡大地却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他们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驻村之歌。

深深震撼莫名的感动

“来之前,我对这里专门作了一些了解,但实地考察后还是感觉落差很大。”陈刚说,尔赛乡的基础建设较为滞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更为艰辛,有的几乎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

谢波表示,来尔赛乡之前,他对这里进行过想象,也知道这里条件艰苦,来之后发现超出了他的想象。刚到尔赛乡的时候,几个“第一书记”共住在乡上一间办公室里,大门就是一个卷帘门,到了晚上,寒风呼呼直往房间里灌。

初来乍到,大家对这里的饮食不习惯、气候不适应,甚至还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但是这些都难以阻挡大家的决心。很快,他们就全身心投入到了艰苦的工作中,奔赴各自挂职的村子,白天带着笔记本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与贫困户聊家常,了解村民的生产情况、生活中的困难、脱贫的打算,晚上将信息整理归纳,为每户建立电子档案,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我目睹了贫困家庭的艰辛,心灵受到很大震撼,这也坚定了自己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陈刚说,四川云龙大厦公司的领导对他的工作十分支持,也鼓励他一定要干好工作,这让他随时都充满了力量。

“这些‘第一书记\’工作很踏实、很敬业。”尔赛乡党委书记曲木吉古对这群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印象深刻,也很佩服。据他介绍,他们到了尔赛乡后马上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早上7点过就出门到村里走访,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过才回到乡上住的地方,都是带着责任在干事。晚上几个人在一起还在研究各个村的情况,有的时候还邀请自己进行交流。

在曲木吉古的眼里,几个“第一书记”都十分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陈刚很踏实,是个实干家;胡鸿瀚十分认真,走访了所有的贫困户;谢波敢说敢做,给老百姓办事很热情、认真;梁伟做工作很细心,短短的时间里,他所驻村的党支部已经变为了合格支部。

曲木吉古也想尽办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他一方面对乡上办公室进行调整,对办公室重新进行装修,想办法让两个人可以住上一间套房,外间是办公室,大大改善了大家的居住和办公环境。

在越西这片相对贫瘠、落后的土地上,需要的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的“背篓精神”与这里的工作基调不谋而合。来自四川省供销系统的几名“第一书记”认真踏实,也得到了尔赛乡和越西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以前定目标、定任务我都底气不足,毕竟我很了解实际情况,觉得很难实现。现在有了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有了‘第一书记\’的强大助力,我非常有信心了。”曲木吉古如是说。

“输血”变“造血”助早日脱贫

“我们这里的几个村都无集体经济,村民也缺资金、技术、方法等,为此,每个村都将成立种植和养殖两个专合社,让集体经济在以后发展中也有收益。”陈刚说。

带着供销社的重托,带着让彝区早日脱贫的愿望,几名“第一书记”努力搭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此,他们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项目支持,他们全力以赴。

胡鸿瀚所在的洪洛村道路基础设施较差,到最远的村民家要走近四个小时,村子里几乎家家都养有马,这是运输的主力。“我们在召开了第一次村民大会后,大家反映最多的就是交通问题,修路就成为了最为急迫、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胡鸿瀚说,当看到实际情况,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后,他立即和交通等部门进行协调,将道路修建项目提前实施。

现在,一条两米多宽的村道已经初具雏形,车辆已经可以通行到村。目前,整条路路面硬化招标已经完成,接下来工程队将进驻,一条标准的水泥路即将通村入户。“以前的路很窄,只能供牛马通过,胡书记来了后向上面争取,并在供销社的协助下,提前实施项目,现在就可以行车了,农副产品等都可以用车运出去了。今后这里还要发展旅游,我们就可以将马空出来让游客骑。”果机村长讲道。

现在果机已经在路边修建好了1000多平方米的圈舍,准备养殖牛和羊,便利的交通对村民们的影响,他深有感触:“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卖玉米、土豆等都要肩挑背驼。想当初修圈舍的时候,我花费了很大精力,沿着小河边整修了一条道,勉强可以供车辆进出,购买的砖每匹都要比其他地方贵上一元钱左右。现在,我对今后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在胡书记的带领下,我将给村民们做个好的示范,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第一书记”陈刚所驻的格依村达布组位于高山之上,原始的村落让这里成为了“世外桃源”,虽然这里较为贫瘠,很多房子都还是土坯房,但是淳朴的乡风、自然的景观,让陈刚一直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自驾游营地。为此,他也很多次到那里去考察,老百姓们也对这个“第一书记”印象深刻。每次刚到村子里到处都有村民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亲切地喊着“陈书记”,拉着手唠家常,一些村民甚至拿出酒来,硬要和陈书记喝上几口,“这里的老百姓都很好,只要你真心对他们,他们就把你当亲人。如果这里的旅游项目发展起来了,我就准备把老百姓都集中搬迁到彝家新寨,同时也可以让老百姓参与到旅游项目中,销售土特产等,长久增加收入”。

作为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对口帮扶县,四川云龙大厦、农资集团、棉麻集团等企业在彝家新寨建设、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办公设备等方面都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支持。4月25日,四川省农资集团扶贫洪洛村物资捐赠暨“一帮一”帮扶大会,为贫困户送去了菜籽油和大米,向尔赛乡政府捐赠了3万元的电脑,积极配合开展产业扶贫。

干部扶持,项目支持,以期达到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几名“第一书记”在当地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也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建立种植和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在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基层社,加强技术指导,把乡、村特色等进行宣传,让社会能够全面了解。

在越西、在尔赛,“1+X”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村在林业生态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果、薯、蔬、草、药”,核桃、大棚蔬菜、附子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陆续建立起来。

“第一书记”们始终将尔赛乡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扶贫攻坚项目的农牧业项目,都能最大限度让农户受益,同时增强农户自主发展生产脱贫的意识,有效支撑该村***和全面小康建设,推动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乡上到村组的干部,对“第一书记”的工作也十分支持,积极配合。洪洛村尔吾组69岁的吉俄比木这样说:“这些干部的作用大,我们也需要他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

申则洛村村书记加古伟机说,这些城里来的“第一书记”虽然年纪轻,但是干起工作来却十分负责,现在村子里的卫生、产业发展变化都比较大,大家对他们号召的种养殖业都比较接受。

“我们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待两个专合社成立后,相信各个村的变化会更大、更好。”“第一书记”陈刚笑着说。

他们都是大伙的贴心人

中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关于***、精准脱贫工作部署以来,越西县紧紧围绕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目标,抓早动快,制定时间表和任务图,瞄准贫困村、盯紧贫困户,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脱贫,确保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不让一户一人掉队落伍。

“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之后,在基层一线真帮实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陈刚和胡鸿瀚等到达越西县尔赛乡后,立马就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每天顶烈日,冒风雨,人都脱了一层皮。陈刚当时就被派驻格依村,挂任“第一书记”,该村最远的达布组位于高山之巅,从乡政府到那里沿途都是莽莽大山,山脚下一条河流蜿蜒深入山壑沟谷深处,陈刚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达。

见到陈刚时,他脸晒得黑黝黝的。“初来感觉陌生,慢慢就跟这里的群众熟悉了,现在很多小孩见到我都要和我打招呼。”陈刚还记得他到这里一段时间后回公司汇报工作,平日里的同事见到他差点都认不出他了,人瘦了、黑了。

“最开始我们以为他们只是走过场的,没有想到这些小伙子能够实实在在地为我们办事,也成为了我们的朋友。”对这些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打心眼里佩服,也逐渐接受了他们,有什么困难也经常找他们帮忙。

越西县共有行政村289个,5个社区,其中208个村被评定为贫困村,剩余贫困人口39319人。该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蒋科说,按照凉山州委、州政府的部署,至2018年全部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清零,然后再花两年时间巩固提高,扶上马、送一程,达到稳定脱贫。

在越西县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第一书记”们结合实际制定出精准扶持计划,从种养殖等方面做到“真扶贫”,最后做到“真脱贫”。

奔康脱贫的路上,该县制定了“八个一批”策略:通过产业发展致富一批、生产就业巩固一批、异地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治毒和缉毒一批、移风易俗巩固一批、灾后重建一批。结合各行业项目资金,以“12”个专项规划,针对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打好组合拳,产业到村到户到人,两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此,越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下设相应工作组,并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建立完善县、乡、村指挥系统,挂出作战图,排出时间表,逐级压紧压实责任,健全考评办法,加强督查问责。始终把贫困村作为主战场、把贫困群众作为核心对象,积极承接政策资源,集中力量打好政策“组合拳”,把政策支持有效转化为加快越西脱贫攻坚的“真金白银”,切实发挥政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强大牵引和带动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三州政策、四川省支持彝区17条特殊政策等重大政策,分行业、产业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制定并深入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和12个专项扶贫方案,在凉山州“1+X”生态产业和“五字经”的引领下,因地制宜编制全县“1+X”产业发展规划和“果、薯、蔬、草、药、花、鱼”产业发展规划,提升和巩固脱贫致富的基层基础条件。

驻村“第一书记”在***中既是主导者,又是主力军,老百姓也对“第一书记”寄予厚望。越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苏小红表示,越西县208个贫困村确保都有一名“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组织部也对他们进行严管理,出台了“八个不准”的纪律要求,明确了扶贫、党的建设等“三个任务清单”,要求第一书记对照做。

为了克服“第一书记”到地方后工作有时没有头绪、无从下手的问题,组织部开始运作“一中心+四基地”的方式,第一书记可以灵活多样地通过QQ群等方式,针对自己想学的技术、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点课”,授课的都是业务骨干,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搞好服务。同时,全县还建立了“第一书记”激励保障措施,为大家购买了意外保险,在政治成长上进行倾斜等。下一步,将依托“第一书记”,以支部带专合组织、支部带电商带农户等形式,抓好“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三支队伍建设。

驻村先“驻心”,真心结穷亲,帮村办实事,通村路正在向村部延伸,电力正覆盖村户,牛棚羊舍纷纷兴建起来。说起村里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洪洛组组长阿尔克的说,自从“第一书记”来了后,村里变化很大,道路修好了,产业帮扶了,合作社也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大家觉得更有奔头了。

在每一位“第一书记”的床头,西南商报记者都看到了一本本工作笔记,详细记录了大家开展工作的情况,包括走访民情的信息,把措施列出来,把制度挂出来,把目标亮出来,让老百姓心里亮堂起来。用心丈量民情,用爱谱写帮扶真情。“要与群众建立真感情,就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要与群众打成一片。”陈刚说。

在频繁的群众工作中,“第一书记”们也收获了回报,不少村民有了困难都主动来找他们解决,“老百姓拿着自己喝的酒要我也喝上一口,这是对我的信任,百姓待我如至亲啊!”陈刚说。

这段经历是人生中宝贵财富

在尔赛乡的每一个村落,都活跃着“第一书记”的身影。他们到贫困家庭嘘寒问暖,针对产业“对症下药”,带领村民移风易俗,以全新的面貌奔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尔赛是一个待开发的金矿,潜力巨大!”陈刚自豪地说,各个村在基层专合社建立后,将在村子里寻找示范地,配合前期的准备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待后期评估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同时,村子里“一村一幼”目前只有桌椅,需要教材、饮用水等,他们希望汇聚社会力量,以“小手牵大手”的爱心接力方式,改善教育改良风气,让小朋友们受到更多更好的现代文明熏陶。

尽管在这里生活不太方便,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晚上几个人在一起玩玩扑克,但大家都没有退缩。他们最为享受的时光就是晚饭后,几个人一起到外面散散步,沿着乡村路,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大家在一起研讨、交流一下工作中的心得,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陈刚表示,在这里工作需要强健的体魄,从早到晚,进村入乡,全是爬坡上坎。能够来到这里担任扶贫“第一书记”,这是组织的信任和关爱。尽管条件艰苦,大家都入乡随俗,克服生活中的不便,以最快的速度适应。

谢波表示,刚到这里的时候是有点出乎意料,但是一周下来也就习惯了。人生有这样的经历,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笔精神财富,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

胡鸿瀚走在刚刚修整好的道路上,一边和村民交谈着养殖产业的发展,一边思考着“五一”节后召开村民大会,商讨专合社筹办事宜。“现在我已经真正融入到了村里,对于今后的发展很有信心,也不觉得累了。”胡鸿瀚说。

这些来自大城市的“第一书记”已经与这里的彝家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乐于奉献成为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纵有重重阻隔在前,他们依然像雪莲般傲然绽放于山之巅。

“这里的干部和村民都非常淳朴,村民们也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现在,有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干部群众都很配合,安排的任务也能按时按质完成。”“第一书记”们对于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更是信心满满。

“这些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基层,真帮实扶,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啃的是‘硬骨头\’,淌的是‘深水区\’,打的是‘攻坚战\’,他们把每一滴水都浇到了根上。”尔赛乡党委书记曲木吉古动情地说。

大山无言,可以记录变迁,流水无声,可以承载深情。在全社会的合力攻坚之下,越西县尔赛乡旧貌换新颜指日可待,“第一书记”和这里的人们正谱写着***的宏伟乐章。

新闻推荐

不能献血的人

本报讯7月4日,甘洛县公安局新市坝派出所民警经过秘密布控,成功破获一起贩卖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缴获毒品可疑物毛重9.98克,净重9.63克。6月23日23时许,家住越西县的犯罪嫌疑人谭某某(男,汉族,41岁,越...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