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南箐乡河坎村支部书记莫色克的 每周一课 村民致富有门道
河坎村,位于越西县南箐乡南部,是典型的彝族村庄,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总体经济实力薄弱。
2013年,莫色克的担任河坎村支部书记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带领全村老百姓实施了彝家新寨建设。通过不断给村民解说政策,走村入户做思想工作,终于在当年5月,河坎村彝家新寨建设全面铺开,使河坎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莫色克的说:“为了让老百姓早日脱贫,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广播播放和上门对重点人群做宣传等方式,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目前基本实现了人人参与的景象。”
莫色克的认为,只有提高了村民的素质,脱贫攻坚成果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村从2015年9月起,每月定期组织两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课,根据老百姓的需求重点教授老百姓急需的一些知识,目前接受培训的群众有700多人次。
“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后,必须还要提高收入,发展支柱产业,2016年3月,河坎村完成了200亩核桃种植,莫色克的说:“目前核桃长势良好,下一步,我们打算依托已建成的彝家新寨打造红色文化、商旅文化旅游。”
本报记者 比木日洛 李芳沁
改变观念
非常重要
如果把***看作是一场攻坚战,就要制定完善可行的计划,为实现***画好路线图。
河坎村每周六下午5点举办的脱贫攻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课,就是朱丽军为村里制定的好几个扶贫计划之一。从去年12月开始的这堂课,请来县农牧局技术员、越西二中老师等免费为大家授课,从农业科学、种植技术,到禁毒防艾、生活卫生,每一项知识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深受大家喜爱。
要改变,非一朝一夕。改变观念很重要,河坎村通过每周一课,鼓励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主动加入到脱贫致富的队伍中来。
本报记者 沈毅
新闻推荐
让凉山的“亲”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张威石和他的“大凉山少数民族培训基地”
张威石是“大凉山少数民族培训基地”的总经理。他的工作是把从家乡凉山到广州来务工的兄弟姐妹,集中在位于惠州市博罗县义和镇的基地里培训,从仪容仪表和讲卫生开始,再到地方的习俗和文明礼仪,以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