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里麦地龙走出来的康巴姑娘: 用天籁之音歌唱故乡情

西昌都市报 2019-04-18 07:37 大字

每当和家乡人们聊天,泽央卓玛都感觉到十分亲切。 泽央卓玛。

文/本报记者李晓超

图/受访者提供

2010年,在大凉山酒歌原唱歌曲大赛上,来自木里的藏族姑娘泽央卓玛凭借一首摩梭歌曲《阿竹喂》夺得一等奖,天籁般的嗓音也让她成了州内有名的“金嗓子”。此后又在市、州、省各大歌唱比赛上获奖。歌唱之路越走越远,但她却一直心系家乡,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了解她背后的故事。

泽央卓玛放弃了制作一张专辑的准备工作,潜下心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一首为她量身定做的歌曲里,《走,去木里》就在2017年诞生了。这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用一个康巴姑娘的身份,来歌唱她的故乡——木里。

反响热烈。

趁着好时节,她又在2018年推出了单曲《木里姑娘》。

又是木里。

离开故乡十多年,思乡的情绪却从未断过。她说,我说的没有唱的好,所以我只能用歌声来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是的,在天籁之音里,去讲述家乡的魅力风光,去当一回风情万种的木里姑娘,确实比一万句赞美的话,要来得实际的多了。

唱着山歌长大

声音里的纯净源于大自然

泽央卓玛的童年,是在木里的麦地龙乡度过的。那里除了有巍峨耸立的大山,遍地牛羊的山坡,还有一位被称为“山歌仙女”的奶奶。

奶奶带着卓玛去放牧或者去磨坊的时候,就会唱起山歌。歌声清脆,在山间回绕,卓玛觉得,这是世间最动听的歌谣。于是,她也学着奶奶唱。10来岁,她已经会唱20多首山歌了。

卓玛是个内敛的姑娘,她羞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唱歌却可以。在歌声里,她是无拘无束的,她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她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从学唱歌到喜欢上唱歌,卓玛的性子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就是觉得胆子也大了,性格也开朗了,总的来说,就是越来越自信了吧。”4月5日,面对记者的提问她笑着说道。

卓玛在音乐上面的天赋,让她从读书开始到大学毕业,一直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但大学毕业后,她却做起了一件与音乐毫无关系的工作。

“毕业后回到了家乡麦地龙的一所小学当一名语文老师。”

这是自己学习的专业,却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卓玛的心里,还是藏着一个舞台。一个遥远而又华丽的舞台。但父母却希望她从此尘埃落定,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

2009年的某一天,就在卓玛即将转正之前,她从同学那里得知,盐源县文化馆正在招声乐老师,卓玛内心的音乐梦再次被点燃。她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半个月,每天拿着乐理知识学习。

之后,她毅然辞去了工作,来到了盐源参加考试。

舞台越来越宽广

心却系在工作上

那一年,卓玛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盐源县文化馆。

先斩后奏的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母一阵后怕,“你就不怕这边辞职了那边也没考上吗?”

卓玛怎么会没有想过呢,只是,她更想为着自己热爱的事情,拼上一回。其余的,只能靠造化了。

2010年,卓玛凭借一首摩梭歌曲《阿竹喂》一下成了州内有名的“金嗓子”,大家被她纯净的嗓音和动情的演绎所感染。接着,卓玛又推出了为她量身定做的歌曲《爱在泸沽湖》、《我是美丽的泸沽湖》、《阿西卓玛》等。每次单位下乡,她总是会悉心准备几首自己的拿手歌曲献给大家。

在文化馆,卓玛担任的是群众文化声乐辅导的工作。她的工作,虽然也是唱歌,但她的舞台,一半是在教室里,另一半,则是在“三下乡”的活动里。

文化馆的声乐辅导工作是面向全体人民群众的,而来参加培训班的群众在年龄、综合素质、文化层次、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声乐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的不同,导致声乐辅导对象差异性较大,加上声乐辅导工作,需要演唱风格多元化,包括独唱、合唱、重唱、伴唱等多种方式,这就要求卓玛自身也要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我之前在湖南长沙进行过两年的专业课程,所以在这方面,还没有什么问题。”

卓玛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制定辅导计划,针对不同的学员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比如对于年龄较大、没有声乐基础的群众学员要加大对发音技巧和基础声乐理论的教学,帮助他们做好发声练习,接着再进行深入的专业声乐训练。在实际的辅导工作当中,辅导人员要在声乐教学中适当加入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引发群众学员的共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声乐学习当中去,提高整体的演唱水平。

她的辅导班一开,歌迷争先前来报名参加,可是场地太小,坐不开,她只好多开几堂课,让大家都能来听。

“以前我觉得舞台是那种大型的华丽的舞台,在工作岗位上做了这么多年,我又觉得,和老百姓面对面的表演,才是我最大的舞台。”

新闻推荐

盐源:任前谈话 把好廉洁关

“请各位校长先依次自我介绍一下,并谈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计划。”“我们的未来攥在下一代手中,而下一代的希望扛在...

盐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